词条 | 宋代士庶称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士庶称谓分类:【传统文化】 (1)内外亲属称谓。《尔雅?释亲》中有一套相当完整的亲属称谓,如:父为考,母为妣;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等等。到了宋代,上述称谓除了少数仍然通行,其余多数除用于辨别五服或者撰写行状墓志等,一般情况下不再使用。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宋人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亲属称谓。尊长称谓:称父曰爹,或复称爹爹,又称大人。称父之父母曰祖父、祖母,又称大父、大母。称母曰妈,或复称妈妈。称母之父母曰外祖父、外祖母。外祖母又称外婆。称父之兄弟曰伯父、叔父,简称伯、叔。称伯父、叔父之妻曰伯母、叔母,叔母又称婶。称父之姊妹曰姑母,简称姑。称姑之夫为姑夫。称母之兄弟曰舅,舅之妻曰舅母,又称妗母,简称妗。称母之姊妹曰姨母,简称姨,姨之夫为姨夫。称妻之父母曰岳父、岳母,也称丈人、丈母,也有称泰山、泰水者。同辈称谓:一家的同辈中,男子长于己者称兄,又称哥,或复称哥哥;幼于己者称弟,或复称弟弟。称兄之妻曰嫂,弟之妻曰新妇。兄弟之妻互称妯娌。女子之长于己者称姊,又称姐或姐姐,幼于己者称妹。已嫁姊妹之夫曰姊夫、妹夫。姑、舅、姨之子女,男子称表兄、表弟,女子称表姊、表妹。夫称妻可曰夫人,或称以字,自称曰夫;妻称夫可曰官人,自称曰妾。妻之兄弟也可称舅,其姊妹也可称姨。卑幼称谓:称兄弟之子曰侄,姊妹之子曰甥。女之夫为女婿,简称婿,又称“娇客”。婿之子女曰外孙。凡称卑幼者之妻曰新妇,卑幼者称己妻亦曰新妇,妇人亦自称新妇。新妇,又作“媳妇”。闺阁待字之女曰小娘子,小姐则用于称卑贱者。凡亲属称谓须言明行第方能明白时,可用大、二、三、四等字样。凡对外称呼自己一家的亲属,可于尊长前冠“家”字,如家父、家兄之类;于卑幼前冠“舍”字,如舍弟、舍侄之类。(2)社交称谓。自称:男子称“仆”,或直称己名。女子称“妾”,称“奴”,称“新妇”。与平交以上的人对话,无论口头或书面,最忌用“我”、“予”等第一人称代词自称,否则被视为不礼貌。属吏见上司则以“卑”自称。称人:对于尊者,偏重其贵则称“公”,偏重其贤则称“君”。又可称以“阁下”、“左右”、“执事”。德业可称者称以“先生”,父执师辈称以“丈”,如朱熹称李侗曰“李丈”,王明清称徐度为徐五丈。也可称以字,如称司马光曰“君实”。又可称以官,如称秦桧为秦太师。又可称以别号,如称苏轼为东坡。死后可称封爵,如称王安石为荆公;又可称以谥号,如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对于平交,一般称以字,或称足下、子、吾子。其关系熟近者,可称老兄或某某兄。又可称以大排行,如王安石呼吕公著为吕十六。对于卑幼,可称以“尔”、“汝”,或直呼其名。(3)讣告、慰状所用称谓。父母亡则称先考、先妣。平日语亡父则称先人、先君、先子。 祖父母亡则称先祖考、先祖妣。伯叔父母亡,直以生前称呼称之。兄弟姊妹亡,长者曰家兄、家姊,幼者曰舍弟、小妹。如有数人,须言行第。妻亡称室人。子亡曰小子某某,侄亡曰少侄某某。孙亡曰幼孙某某。父丧,己称孤子;母丧,己称哀子;父母双亡,己称孤哀子。以上是讣告所用称谓。慰他人父亡,如有素交,称“先几丈”,否则称“先府君”;母亡,有封号者称封号,无封号者称“先夫人”。慰人父母在祖父亡,如有素交,称“尊祖考几丈”,否则称“尊祖考府君”;祖母亡,有封号者可在“尊祖妣”下缀封号,无封号者称“尊祖妣夫人”。慰人伯叔父母亡,则在伯叔父母前冠以“尊”字。慰人兄弟姊妹亡,如对尊者,其兄弟姊妹前冠以“令”字;如对平交,则冠以“贤”字。如兄弟姊妹数人,亦须言明行第。慰人妻亡,有封号则称封号,无封号则称“贤阃”。慰人子、侄、孙亡,如对尊者,于子、侄、孙前冠以“令”字;如对平交,则冠以“贤”字。以上是慰状所用称谓。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