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水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代水利

分类:【传统文化】

水利主要包括灌溉、水运和堤防工程三方面。宋代水利因农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商业的繁荣,于此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和突出建树,成为我国历史上水利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灌溉方面:北宋初期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集中在引水灌田和疏治旧塘老堰等工程方面。于黄河与海河流域开挖并修竣了许多河渠与水道,使黄河南北不少地区均得灌溉之利;重修长渠和木渠,使渠系与陂塘相联,沟洫密布,以至溉田数千顷,使襄宜平原成为当时著名粮仓;另外,还修复了吴中三白渠等水利工程。及至熙宁变法,尤其从熙宁三年(1070年)至九年,形成了北宋兴修农田水利的高潮时期。“时人人争言水利”,期间京畿及各路兴修农田水利就达“一万零七百九十三处,灌溉田地三十六万一千一百七十八顷有奇”,其数量之大,地区之广,为中古水利史上所罕见;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放淤与淤灌,收到明显实效,推动了淤灌技术的提高。利用多沙河流进行半自然放淤已成为此时淤田的主要方法,其演变为现在的拦洪淤地。元丰元年(1078),熙宁以来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渐告结束。元钓八年(1093)又曾再兴,其中尤以两浙一带圩田地区最为显著。宋室南渡后,南宋对农田水利建设较为重视,积极运用国家政权进行干预,其兴修农田水利,较集中于修治陂塘沟洫、整治湖区和进一步扩建海塘等方面。其中,江南东路、太湖地区和浙西一带,为南宋农田水利较集中的地方;另外,对长渠、木渠灌区以及都江堰灌区进行了整修;并对太湖地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圩田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对南宋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宋代所建塘堰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建莆田的木兰陂。其为一座引、蓄、排、灌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其设计与施工技术体现了宋代水工建筑水平,其布局巧妙、因地制宜,是我国延用至今九百余年而未毁废的少数古代水利工程之一。

水运方面:北宋时期,对汴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使其运输能力大大超过其它运道,成为此间最重要的水路漕运动脉;同时,扩建整治了蔡河、五丈河和金水河,使之与汴河一起构成著名的“汴京四渠”,此人工运河网对以汴京为中心的北宋政治与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宋代淮扬运河和江南运河也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闸坝堤堰渐臻完善,并结合诸湖流域的水利开发而得到进一步的整治。宋室南渡后,江南运河一跃成为东南一隅的主要漕运干道,对南宋经济与政治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水运事业的迅速发展,宋代的运河工程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与前代相比,最能体现宋代运河技术成就的,一是汴河工程技术;二是复闸和澳闸的出现。汴河工程技术较集中于汴河的疏浚与防汛等方面,主要技术措施有:狭河工程、导洛通汴(又称清汴)、分洪减水及水柜济运等,并在实施中创用了浚川耙、冰?等机具。这些技术措施是测量、开凿、置闸、防洪、水柜等各项运河技术的综合利用,其不仅在宋代运河清浚与防汛方面收到显著效果,而且也为后世所效法。宋代为适应运河事业发展需要,在唐代以单闸节制用水的基础上,创造了复闸与澳闸二项人工运河技术。此二者的出现,既克服了运河地形上的限制、减少了水耗,又调节了一定的水位差,减免了盘驳牵挽之劳,故而大大地改善了运河航运条件,使漕运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复闸与澳闸是宋代人工运河技术的两项重大创新。

堤防方面:宋代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已有的河工技术,使古代河工技术日渐成熟。北宋因河防需要,堤防技术也迅速发展,出现了诸多种类的河堤,仅据《宋史?河渠志》载,就有:正堤、遥堤、缕堤、月堤、横堤、直堤、签堤等等,这些堤名大抵按堤之作用而定。另外,种柳植榆亦成为加固堤防的有效办法。北宋护岸技术较之前代亦有大发展,其中,以束埽护岸为最基本的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另外,锯牙护岸亦为常法。埽工技术是宋代最主要的河防技术之一。宋人不仅用埽堵口,而且用埽筑堤、护岸,因此,埽工制作技术已臻完善。堵口技术方面,除仍采用大埽堵口方法外,宋人还首创了一种“横埽法”,即将大埽横置放下进行合龙,此法较之于直埽法是个很大改进;另外,宋代在进行一些较大的堵口工程时,往往采取辅助性措施。如于龙口上游增置锯牙将急流挑开,以减来水动能;或于上游先行分水,减少上下游水位差,以减轻合龙时的困难程度等,这些措施不仅在当时曾发挥出一定效用,而且也为后世所效仿。由于宋代常采用开凿新河分水的办法对付河患,故其开河技术亦有很大提高,《河防通议》对此作出总结。另外,宋代还于沿海地区修塘捍海。十一世纪初,浙江征民工百万之众,以一年时间修成浙江捍海土塘,后于1034至1037年间及1041年两次改修为石塘;此外,还修建有通州、楚州捍海塘堰。这些水利工程对阻挡海潮侵袭、保障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