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火葬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代火葬

分类:【传统文化】

火葬也叫“火化”。由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我国汉族地区传统实行土葬,火葬虽然古已有之,但只行之于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佛教传入我国后,印度僧侣之火葬法开始为汉族人民所接受。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实物,宋代实行火葬的人很多,地域也相当广泛。北宋时,河东(今山西省一带)地区由于“地狭人众,虽至亲之丧,悉皆焚弃”。南宋时火葬之风更盛,“浙右水乡风俗,人死,虽富有力者亦致焚如”(宋周?《清波杂志》卷十二)。当时还有“化人亭”,一般设在佛寺,可以说是后世火葬场的滥觞。尸体焚化后,或“投之深渊”,或“散弃荒野”,或“收烬骨而葬之”。宋太祖曾于建隆三年(962)下诏严禁火葬,实际上不但未能禁绝,其风反而“日益炽甚”。究其原由,除了佛教的影响以外,火葬费省易行,当是主因。南宋初的官员曾说:“葬送费广,必积累而后办。至于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是以从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宋史?礼志》)。有见于此,高宗就采取分别对待的作法:对于豪富士族,严禁火葬;对于“贫下之民,并客旅远方之人,若有死亡,姑从其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