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皇帝服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皇帝服饰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皇帝服饰大致承袭前代旧制而略加变更。其制有:(一)大裘。神宗始服之,以黑羔皮制为短袍样,以黑缯为领、袖及里、缘,袂广可运肘,长可蔽膝,无章饰。哲宗时,去黑羔皮而以黑缯制作。徽宗政和时更其制,为青表楞里,黑羔皮作领、移、椅,朱裳。南宋时因之。此服于冬至祀昊天上帝及立冬祀黑帝、立冬后祭神州地碉时服之,服时外罩衮服,首服衮冕。(二)衮冕。冕亦称“平天冠”。宋初冕版广1尺2寸,长2尺4寸,前后12旒,2纩,并贯珍珠。珠旒外又有翠旒12,碧凤御之,以龙鳞锦为表,紫云白鹤锦为里,上缀玉为七星,旁施琥珀瓶、犀瓶各24,周缀金丝网,钿以珍珠、杂宝玉,四柱饰以七宝,金饰玉簪导,红丝绦组带。衮服青色,饰日、月、星、山、龙、雉、虎沃7章,红罗襦裙,绣藻、火、粉米、黼、黻5章,红蔽膝,升龙二并织成,间以云朵,饰以金忪花钿窠,装以珍珠、琥珀、杂宝玉;六彩绶1,小绶3,结玉环3;素大带朱里,青罗四神带2;白罗中单,青罗抹带,红罗勒帛,金龙凤革带,红袜赤舄;鹿卢玉具剑,玉镖首,镂白玉双佩。仁宗景钓二年(1035)改冕版为广8寸,长1尺6寸,减翠旒、凤子,青罗表红罗里,其他装饰亦各有减损,衣用8章,裙用4章。徽宗政和时更其制,冕版同景钓时,前高8寸5分,后高9寸5分,前后各12旒,五彩藻12就;青碧锦织成天河带,长1丈2尺,广2寸;衮服,青衣8章,楞裳4章,蔽膝随裳色;白罗中单,皂移、椅,绯白罗大带,革带,大绶6彩,小绶3色,朱袜,赤舄,缘以黄罗。南宋仍旧制。此服于祭天地宗庙、朝太清宫、飨玉清昭应宫景灵宫、受册尊号、元旦受朝、册皇太子时服之。(三)通天冠、绛纱袍。冠24梁,加金博山,附蝉12,高广各1尺,青表朱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翠抉,玉犀簪导,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制成,红里,皂移、椅、裾,绛纱裙,蔽膝如袍饰;白纱中单,朱领、移、椅、裾,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佩绶如衮冕。天圣二年(1024)改名为“承天冠”。南宋时冠高9寸,馀同旧制。此服于大祭祀致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会、大册命、亲耕籍田时服之。(四)履袍。孝宗乾道九年(1173)始用之,袍以绛罗制成,配幞头、通犀金玉带、系履;如服靴,则称“靴袍”。履、靴皆用黑革。此服于四孟朝献景灵宫、郊祀、明堂,诣宫、宿庙、进胙,上寿两宫、端门肆赦及大礼毕还宫乘平辇,皆服之。(五)衫袍。有赭黄、淡黄袍衫,玉装红束带,皂文靴,大宴时服之;又有赭黄、淡黄袍,红衫袍,常朝服之。皆配皂纱幞头。(六)窄袍。配皂纱幞头或乌纱帽,通犀金玉环带,便坐视事服之。(七)御阅服。为南宋诸帝戎服,以金装甲,乘马大阅时服之。此外,在后殿听讲经或宫中燕居时,则常服帽子、头巾、红袍、背子、直掇、鹤氅等便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