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盐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代盐法

分类:【传统文化】

两宋盐务制度。宋代盐法,官卖、通商,随州郡所宜。然亦变革不常。京西、陕西、河北行通商法;福建下四州福、泉、漳、化行产盐法(随税输盐);淮、浙、京东、福建上四州建、剑、汀、邵及两广行官卖法。北宋前期以官卖为主,凡禁榷之地,官立标识,候望以晓民;其通商之地,不许递相侵越。宋中叶,由于比岁运河浅涸,漕蓊不行,又禁商盐私入蜀,致解盐、淮浙盐大量壅滞。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参知政事王随建言:“淮南所积一千五百万石,至无屋以贮,露积苫覆,岁以损耗。”时范仲淹安抚江淮,亦以疏通盐利为言。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通进司上书》:“解池之盐,积若山阜;今宜暂下其价,诱群商而散之。”庆历四年(1044)太常博士范祥熟其利害,“乃画策以献”。庆历八年(1048年),祥以陕西提点刑狱兼制解盐事,创行钞盐制度:商人入钱四贯八百,向官府领取一钞,凭钞至解池贩盐二百斤,听任销售。北宋盐法为之大变,亦后世票盐法之由来。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议更盐法,谓东南盐本或缺,滞于客贩,请增给钱三十万缗。并列七条:一、许客用私船运致,仍严立辄埘疆至夹带私盐之禁;二、盐场官吏概量不平或支盐失伦次者,论以徒;三、盐商所由官司、场务、堰闸、津渡等辄加苛留者,如上法;四、禁命吏、荫家、贡士、胥吏为贾区请盐;五、议贷亭户;六、盐价太低者议增之;七、令措置官博尽利害以闻。遂变钞法,置买钞所于榷货务。凡产盐附近地,准商人赴场输钱,量限斤数,运于旁近州县便卖,给以短引。其商人所指之地,距场远者,别给长引。短引一季,长引限一年,例应批缴。此法初行于京东、河北、淮浙诸路。后亦及于四川。实后世盐引之法所由始。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随军转运使赵开总领四川财赋,为筹措抗金军饷复变盐法,置合同场以夺回偷漏税利(“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令商人与井户到场交易,盐与引行,并规定诸井皆不立额,以防止官府滥卖盐引。故宋自中叶后已由官卖为主变为通商为主。宋承五代之后,尤重私贩之禁。建隆二年(961年)定官盐阑入法,“擅货官盐入禁法地分者,十斤,死。以蚕盐贸易入城市者,二十斤已上,杖脊二十、配役一年。”宋亦行?配之制,并随贫富作业为多少之差,庆历元年(1041年)以后,百姓蚕盐,岁皆罢给,“然使输钱如故。”蚕盐钱已成苛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