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藏书制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代藏书制度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收集、保藏、编整图书典籍的制度。宋官藏分三部分:(1)专供皇帝使用的宫廷藏书机构,有龙图阁、太清楼、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玉宸殿、四门殿、宣和殿等处。主要收藏前代皇帝诗文、诏令和正经、正史及古书画真品等。(2)政府藏书机械,有国子监、御史台、舍人院等。(3)有国家图书馆职能的崇文院,该院由三馆一阁组成,即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秘阁为特藏书库,收藏三馆中的定本(保存本)、书画真迹善本、天文方术等禁书图籍。北宋虽设秘书监,但各馆阁均配备官员各司其事。馆阁设大学士、直学士、领阁事等负责全盘工作,设校理、待制等负责图书编纂校勘事务,设正字、检阅等负责书库事务。元丰改制后,恢复秘书监职能,崇文院改为秘书省,设秘书监、秘书少监等官职管理图书典籍事宜。秘书监是统管;秘书少监、秘书丞负责书籍管理、修国史和天文历数等事;秘书郎负责图书整理和分类;校书郎、正字掌校负责校刊典籍。馆职选任很严格,都须经过考试。宋除接收后周藏书外,多次下令征集图籍,并规定优厚的奖励办法。在征集中很注意真与善本的鉴别收藏。南宋郑樵还明确提出采集图书的八法:即类以求(在同类书中选优)、旁类以求(不同类中选优)、因地以求(兼顾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因家以求(兼顾不同学派)、求之公(从官刻印出版物中选书)、求之私(从民间刻印坊中选书)、因人以求(兼顾各类学者专家之书)、因代以求(兼顾不同时代)。郑樵又创造全新的十二类分法,把四部分类变成十二分类,类下设157家,家中设282种,尽管没能实行,但这种以学术类别分类的主张对以后的目录学有很大影响。宋代无论公私藏书多对外开放,宫廷内府藏书对皇族开放,政府藏书对官吏和考生开放。馆阁负责借书的称为“库子”,借书手续有“单子”,在监门处检查后放行,并规定有借阅规则。馆阁还负责编制藏书目录,如《崇文总目》、《中兴馆阁书目》等。馆阁藏书经过校勘整理,提供官方刻印图书的底本。宋代因雕版、活字印刷的发明,私家藏书得以繁盛,许多藏书家的藏书都在万卷以上。他们还很注意图书的校雠和保藏,因此藏书质量较高。他们还很重视书目的编制,编制出不少很有价值的书目,如尤袤的《遂初堂书目》,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等。另外书院的藏书也是藏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宋代共有书院200多所,书院是教育讲学的场所,又是藏书刻书的场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5: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