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诗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诗乐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歌唱《诗经》的音乐。《诗经》的乐曲早已失传,后人为《诗经》中的某些歌词配上雅乐曲调,进行歌唱,即所谓“诗乐”。宋朝廷在淳化年间曾于“乡饮酒”仪式中应用《诗乐》,《宋史?乐志十四》所载《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其标题即用《诗经》中的原题,如《鹿鸣》、《南陔》、《嘉鱼》、《崇丘》、《关雎》、《鹊巢》等,而歌词则为新的创作。景钓三年(1036)后,胡瑗在湖州教授学生,创为“湖学”,“湖学之兴,老师宿儒痛正音之寂寥,尝择取《二南》、《小雅》数十篇,寓之埙、会,使学者朝夕咏歌。自尔声诗之学为儒者稍知所尚”(《宋史?乐志十七》)。其他学者受其影响,亦以《诗乐》教授学生,遂蔚为风气。自此,《诗乐》便被列入儒家教授学生的科目之中。政和七年(1117),典乐裴宗元向徽宗建言按习虞、夏、商、周的古歌,其中周乐均为《诗经》中的篇目,徽宗采纳其议。其后,朱熹亦对《诗乐》极为重视,他将进士赵彦肃传出的《风雅十二诗谱》收入其《仪礼经传通解》,《诗乐》遂广泛流传于文人之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