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陶瓷工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代陶瓷工艺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工艺美术种类之一。因社会生活的更大需求和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宋代制瓷工艺在唐、五代基础上,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瓷窑遍及全国南北各地,所生产的品种、数量及制瓷艺术均远超以往,成为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多种瓷窑体系的形成及其名窑名瓷 宋代瓷窑遗址在今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130余个县均有发现。各窑产品在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诸方面都有所长,一些相邻地区的瓷窑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影响,烧制出风格类似的产品,并由此扩展到他处,使制瓷工艺在统一的时代风格之下,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瓷窑体系。不同瓷窑及窑系之间的相互竞争,促成了名窑名瓷的出现。当时的主要窑系有:一、定窑系。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以盛产白瓷风靡一时,胎质坚细,釉层薄润,以印花、刻花、划花等技艺装饰器物,尤以印花为精,花纹清晰严谨,线条秀丽工整,曾一度被选为宫廷用瓷而大量烧制。定瓷之精美促使各地竞相仿烧,影响所及,除山西的平定窑、盂县窑、阳城窑、介休窑外,还远涉四川的彭县窑,以及南宋时安徽的宿州窑、泗州窑等。二、磁州窑系。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在今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镇一带。烧瓷品系繁多,以白瓷最为驰名。装饰上采用多种技艺,特别是继承唐代长沙窑传统,创烧出白釉釉下黑彩品种,黑白对比鲜明,富有强烈、明快的装饰效果。此外还采用在白釉上绘画兼刻划,以及剔花、珍珠地等工艺,革新品种层出不穷。其产品在北方产生广泛影响,仿烧者有河南修武当阳峪窑、鹤壁窑、禹县扒村窑、登封曲河窑以及山西介休窑等,成为北方烧造民间用瓷一大窑系。三、耀州窑系。耀州窑以陕西铜川黄堡镇为代表。北宋时制瓷工艺迅猛发表,以青瓷为主,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青瓷刻花的新风格,刀锋刚劲犀利,线条粗犷有力,富有豪放不羁的民间艺术特色。印花装饰在北宋晚期有较大发展,以丰富的纹饰题材和严整对称的布局达到出类拔萃的境界。因所烧青瓷之完美,北宋时被宫廷选为贡瓷。其刻、印花装饰之影响,东传河南临汝、宝丰、宜阳、新安、禹县和内乡等地,南传广州西村和广西永福等瓷窑,形成以黄堡镇为中心,风格相近的青瓷窑系。四、钧窑系。钧窑在河南禹县,瓷窑遗址遍及县内各地,属北方青瓷系统。产品基本釉色为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呈天蓝、天青、月白诸色,因釉内加入少量铜的成分,产生独特的青中带红、瑰丽绚烂的色彩,在宋代青瓷中别开生面。钧瓷之变幻无穷、别致优美的釉色,致使北宋徽宗时在此设置官窑,生产部分皇室用瓷。其影响自北宋至金元逐渐扩大,在河南、河北、山西一带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瓷窑系。五、龙泉窑系。龙泉窑在今浙江龙泉,属南方青瓷系统。由北宋发展至南宋而达到极盛。柔和莹润,雅如青玉的粉青釉及葱翠清澈可与翡翠媲美的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作为龙泉青瓷杰出的代表作品,达到了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南宋龙泉青瓷的迅速发展,不仅旁及邻近的庆元、遂昌、云和等县,而且影响及于江西的吉州窑、福建的泉州窑等,在南方形成一个新的青瓷窑系。六、景德镇青白瓷窑系。青白瓷是宋代以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两色之间,青中映白,白中泛青,故亦称“影青”。产品胎体薄腻轻巧,釉层透明晶莹,历来有“假玉器”、“白如玉,明如镜”之誉。两宋时均曾为宫廷烧制御用器物。除景德镇窑外,江西南丰和吉安永和镇窑,以及福建、广东、浙江、安徽、湖北等地瓷窑,都烧制青白瓷,由宋迄元盛而不衰,始终为南方一个重要制瓷窑系。

制瓷工艺技术与釉色的成就 各地瓷窑和窑系之间的发展和竞争,促使宋代各窑、各窑系对制瓷工艺进行诸多革新与创造,以保持和争夺市场。当时制瓷已出现精细的分工,如专管火候的“火色匠”,专配釉料的“合药匠”等;又普遍应用“火照”检查烧制过程中窑炉的温度与气氛,以保证高成品率。北宋中期由定窑创始的覆烧工艺,采用一种垫圈组合匣钵,既能一次装烧多件碗类器皿,充分利用窑炉空间,扩大生产批量以降低成本,又可防止器坯水平变形,减少塌底和落渣。这一先进、合理的工艺,后为其他瓷窑所采用。宋瓷釉色以青瓷最为突出,远远超越前代,是我国青瓷水平达到高度的标志。其工艺技术上的主要进步,在于青釉中含铁量掌握的适当及还原焰控制的适度。如汝窑的淡天青釉,绿、蓝二色十分谐和地融合,具有清逸、高雅的色感,供御瓷器甚至以玛瑙为釉料,显示出制瓷工艺已臻于纯熟。钧窑创用以铜的氧化物作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青、红、紫错综相间,美如朝辉晚霞,以釉色变化极尽绚丽灿烂之致,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南宋开创的厚釉青瓷,以龙泉窑的粉青、梅子青釉最为出色。粉青釉所独具的柔和、淡雅效果,是由于釉层中含有大量密集的气泡,使进入釉层的光线产生强烈散射,因而釉的外表呈现美玉一般含蓄而不刺目的光泽;梅子青釉则是通过提高烧成温度,有效控制还原焰和进一步增厚釉层,使此类青釉呈色柔嫩、深浅适度而获得能与翡翠媲美的质感。除青瓷外,宋代白瓷的釉色,亦以不同的色度和多种装饰手法,将我国古代白釉制瓷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北宋景德镇窑创烧的青白釉,白中闪青近玉,以冷白色调而独具风格,对元明清产生巨大影响。以建窑、吉州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迎合“斗茶”风尚,在釉的质地和装饰手法上进行特殊加工和处理,以变化丰富的色泽斑纹风行于时,备受赞誉。

宋瓷的造型和装饰艺术 两宋制瓷业发达兴盛,各地瓷窑为满足各阶层人士的需要,烧制出丰富多彩的陶瓷器。有碗、盘、洗、盏、瓶、壶、罐、钵、尊、盆、盒、炉、枕、灯、渣斗、腰鼓、砚滴等,每一类器物又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姿态万千。民间瓷窑制品具有朴实大方、经济耐用的特点,多从实用出发而兼顾审美的要求。一些官办瓷窑大量生产仿铜、玉器物,规整精细,古朴典雅,与形制灵活多变、讲求实用的民窑日用器皿,在造型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宋瓷中的梅瓶、玉壶春瓶,尤典型地代表了造型的时代特色;适宜斗茶之用的茶盏,形制上充分体现出优越的实用功能;产量较高的瓷枕,以繁多的样式和具有清凉、却热的物理性能,成为民间喜用的夏令枕具;推陈出新的乳形三足炉,艺术上达到了造型与釉质的完美统一。许多前所未见的优美造型,为后世瓷窑所延续烧制。宋代陶瓷在装饰手法上亦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主要有印花,刻花,划花,剔花,珍珠地,开片,绞胎,呈兔毫、油滴和玳瑁状的结晶斑纹,剪纸漏花,木叶贴花,釉下彩绘等。定窑、耀州窑的印花和刻花装饰,分别代表了秀婉严谨和刚健豪放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技法上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剔花装饰为磁州窑系所创,以河南修武当阳峪窑最为出色,在色泽对比和层次感上获得了绝佳的艺术效果。开片指釉面布满大小不同和颜色深浅不一的碎裂纹片,为哥窑、官窑器的主要特征,其形态变化万千,具有古朴自然的纹理美,可称宋代制瓷艺术别出心裁的创造。在黑釉瓷器上烧出美丽的兔毫、油滴和玳瑁等结晶斑纹,作为理想的斗茶用具,显示出宋代黑瓷装饰的独特风格。以磁州窑为代表的釉下彩绘,运用制瓷工艺与绘画艺术相融合的手法,创烧出以白釉黑花为主的瓷器,兼具国画特点和图案的装饰效果,是宋瓷装饰艺术具有开拓性的新创造。在装饰内容上,宋瓷的纹饰题材极其丰富,以花卉为主,其他常见题材有龙、凤、鹤、鹿、兔、鸭、麒麟、游鱼、鸳鸯、花鸟、婴戏、山水纹等,器物的间饰和边饰则以回纹、卷枝、卷叶、曲带、云头、莲瓣、钱纹等为多,运用不同技法,表现出各异的神情意态,与器物形体巧妙地结合成完美和谐的整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