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髹漆工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髹漆工艺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工艺美术种类之一。宋代漆器生产较为普遍,官方有专设机构制作御用品,民间作坊亦遍及不少地区。所制漆器多属生活用品,如奁、盒、碗、盘、盆、盂、勺等,样式富于变化。工艺品种有金漆、雕漆、剔犀、犀皮、螺钿等。金漆指用金粉作为漆器装饰,有戗金和描金两种。戗金为宋代新创,用特制工具在漆面雕刻出花纹,在刻纹中上漆后,再填以金粉,其方法源于我国的针刻。描金亦称“泥金”,是用金粉在漆器上画出花纹。今浙江瑞安出土有描金堆雕漆盒,为宋制精品。雕漆指在漆胎上多次涂漆后,再进行雕刻。据《清秘藏》记载:“宋人雕红漆器,宫中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雕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痕。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俨然图画,如绝佳耳。”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记载:“宋人雕漆朱厚堆至数十层,…有锡胎者,有葛地者。红花黄地,二色炫观。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又有朱漆为地刻锦,以黑为面刻花,锦地压花,红黑可爱”。其中纯以红色漆所雕者,称为“剔红”;用五色漆为胎所雕者,称为“剔彩”;还有“剔黄”、“剔绿”、“剔黑”等名称,均据漆层颜色而定。南宋时,嘉兴为雕漆的著名产地。剔犀亦属雕漆的一种,唯其涂漆系以红色黑色相间多层重叠,经雕刻后刀口斜面呈现红黑相间的线纹。1975年,江苏镇江金坛宋墓出土雕漆柄团扇一件,扇柄透雕三组云头如意纹饰,系用剔犀作法,在雕刻的斜面可见十多道红漆,每层又有黑漆间隔,制作极为精巧,是宋代卓越的漆器制品。犀皮是一种斑纹漆器,系先用稠厚的色漆在器胎上涂成凹凸不平的漆层,待干后再用各种对比鲜明的色漆填涂其上,形成多层多色,经打磨光平,显出“片云”、“圆花”、“松鳞”等各式斑纹。南宋临安有犀皮行专门进行犀皮漆器生产。宋代螺钿漆器亦很发达,所制多在黑漆底上镶嵌白色螺片,黑白对比,十分典雅;有的还在螺片轮廓周围嵌加金银丝或铜丝,既使螺片嵌结牢固,又具有典雅富丽的艺术效果。宋代漆器出土实物较多,有漆碗、漆盘、漆盆、漆罐、漆钵、漆奁、漆盒、漆梳、漆筒、漆几、漆茶托、漆笔床、漆镇纸等。漆色大部分为黑色和红色,有内黑外红或内红外黑的,用作化妆用具的则多呈酱红色。漆碗、漆盘、漆盒多作花瓣式,为当时流行的一种造型。宋代漆器总体上以追求造型的艺术效果为特色,多数漆器朴素无华,而表现出器物结构比例的韵律美,具有典雅质朴的风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