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元明清交通工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元明清交通工具分类:【中国民俗】 宋元之时,东西交通畅行无阻,丝绸之路上建有较完善的驿站制度,由朝廷守备队保证沿途商旅的安全。著名的马可?波罗就是沿当时的“丝绸之路”东行,跨越帕米尔高原,再经喀什、于阗,由塔里木盆地南缘进入河西走廊,经敦煌、玉门、酒泉、张掖、武威、宁夏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仍以唐制为主,在甘肃广大农村除大轱辘车外,许多乡间小路上,已普遍使用独轮手推车和双辕马车、驴车。这些车辆既可以载人出行,又可以送肥载粮,是较理想的山村交通工具。 明清两代由于推行“避典改运”的方针,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明清盛行的交通,亦是驿路。史载,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了巩固加强对边疆的统治,理顺西北内陆交通,在嘉峪关至新疆哈密设置了12个台站,岭南3个,巴里坤3个。乾隆三十年(1765年),派专员到新疆整治天山南北三条路的邮驿台站。邮驿线路总长达14,338公里,这些都为内地人民与西域各少数民族的密切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河西走廊西端库尔勒一带,人们能看到古代用贵重的汉砖铺路的痕迹;还能看到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芦苇路、盐桥路。自车辆成为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后,各地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然而,在西北干旱沙漠地区,车辆却行走不便,人们先是用树枝、木板铺在车轮下使其缓慢行驶,后用柳条、芨芨草,轮流换铺前行,再后来就用芦苇编织长路,使车辆摆脱沙海的困境。更为奇特的是“盐桥路”,敦煌一带曾有过以盐(质硬而晶亮)铺路的历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