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孝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孝宗分类:【文化精萃】 南宋皇帝。初名伯琮,赐名瑗,后更名玮,又改为?,赐字元?、元永。涿郡(今河北涿县)人。绍兴十二年(1142)封普安郡王,绍兴三十年(1160)封建王,三十二年(1162)立为太子,是年宋高宗退位称太上皇,孝宗即位。淳熙十六年(1189)传位给光宗。绍熙五年(1194)崩,年六十八,庙号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年号三:隆兴、乾道、淳熙。孝宗即位之初,锐意恢复,起用抗金名将张浚,追复岳飞等人名誉,驱逐秦桧党人。然几次进兵均败,遂与金人重订和约。罢免张浚,起用秦桧党人汤思退为相。孝宗立意恢复故土,其志可嘉。然其遇事皆亲决,且朝令夕改,迟疑不定,致使几次出兵均大败而归。故朱熹评之曰:“即位二十有七年,而因循荏苒,无尺寸之效。”传载《宋史》卷三十三至三十五。 即赵斌。南宋第二代皇帝。1162年至1189年在位。年号先后为隆兴、乾道、淳熙。太祖七世孙。绍兴三十二年(1162),他以远系宗室被宋高宗立为太子,寻受内禅。隆兴元年(1163),发动隆兴北伐,溃师于符离,遂重与金人订隆兴和议。其后虽也有准备恢复之举,然终无成效。淳熙十六年(1189),禅位于其子宋光宗赵?。他虽未完成恢复大业,但在位期间一度出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局面,史称他“卓然为南渡诸帝之首”。 政治思想与措施 即位之初,孝宗为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放言路,评理冤案;整顿吏风,赈灾安民;追复岳飞,起用张浚。隆兴和议后,孝宗从三方面入手,致力于内政:一是革除弊政,稳定民生。例如推广“社仓法”,适当放宽对食盐的专卖控制;清理各种杂税,减轻百姓负担;停止保正之役,实行“均役限田”,防止赋役不均与土地兼并。二是裁撤冗员,澄清吏治。三是提倡勤政务实之风,严格官员业绩考核。具体规定各级官员任职,必须立下责任状,定期检查,决定奖惩。他整顿军队,多次举行大规模阅兵活动,以鼓舞军民不甘苟安、立志中兴的信念。他主张用人不必求全责备,“知礼者不必知乐,知乐者不必知刑”。鉴于高宗朝权臣当道、结党营私的教训,他尤其注意对臣下的控制,频繁更换宰执大臣,让不同政见者共同执政,有效防止了大臣专权。 经济思想与措施 孝宗试图通过增发纸币、出售官田等途径来弥补财政赤字,后意识到纸币发行量过多,下令收回部分纸币,控制发行量以稳定币值。他推行财政体制改革,设立由宰相主掌的“三省户房国用司”,负责对各财政部门的协调、统一和监督;规定各财政部门必须在每月初将上月开支情况细造清单送国用司审核,并进呈皇帝。他强调“农事乃国之根本”,鼓励各地广兴水利,拓垦荒地;实行宽商政策,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整顿各地税场,稳定会子法。他模仿北宋初年做法,将各地积余钱物集中朝廷,设封桩库以备北伐所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