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英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英宗分类:【文化精萃】 北宋皇帝。名曙,赐名宗实。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为宋太宗曾孙。嘉钓七年(1062)封钜鹿郡公,立为皇子。次年仁宗死,英宗即位。治平四年(1067)崩,年三十五,庙号英宗。在位四年,年号治平。英宗即位之初,因病由曹太后垂帘听政。治平元年(1064)五月始亲政。英宗为人喜读书,不喜兵戎及燕嬉之事。遣使与西夏复和,以修养生息。每有裁决,必问朝廷故事与古治所宜。又令司马光置局设官,编纂史书,后成《资治通鉴》一书。据史载,英宗曾欲改革积弊,有所作为。提出“积弊甚众,何以裁救?”但因得不到执政大臣的支持,他本人也重病缠身,不久故去。其整治积弊的愿望终于无法实现,诚为可惜。其传载《宋史》卷十三。 即赵曙,太宗赵光义曾孙、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母为仙游县君任氏。景钓三年 (1036) 一度改名为宗实。嘉钓七年立为皇太子,又复名曙。《宋史?英宗本纪》上说他“天性笃孝,好读书,不为燕嬉、亵慢,服御俭素”四岁时由仁宗养于宫内,后来归濮邸。景钓三年(1036)被命为左监门率府副帅,岁仅五岁。后累迁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皇钓二年 (1050) 任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嘉钓七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仁宗卒,遂即位。时岁三十二。即位初患病,皇太后曹氏垂帘听政,次年始亲政。在位期间,政治上因循守旧。从吕公著、司马光之请,诏日开经筵。又诏议崇奉濮王典礼,因满朝争议纷纭,后诏称濮王为亲。治平元年 (1064) 西夏大举侵掠泾原,又屡次攻掠庆州、德顺,步步紧逼。畿内宋、陈、濠、泗等二十八州又遭水灾,国家财政亏空,北宋皇朝面临严重危机。赵曙仅在位四年而卒,终年三十六岁。皇后高氏,有三子、四公主。 即赵曙。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至1067年在位。年号治平。真宗侄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景钓二年(1035),被仁宗接入宫中抚养,赐名宗实。嘉钓七年(1062)立为皇子。次年,仁宗死,即位,数日后即因语言失序,不知人事,由曹太后垂帘听政。治平元年(1064)五月病愈,在韩琦极力敦促下,曹太后还政,他开始亲政。 治平二年,他将已故生父濮王的名分问题交给礼官和朝臣讨论,引发了一场以台谏官为主体的“称皇伯派”和以宰执大臣为主体的“称皇考派”的激烈争论,史称“濮议”。这是台谏与君权、相权的一次较量,在君权和相权的联手压制下,以“称皇考派”的胜利而告终。英宗对宋朝积弊有所认识,希图有所作为。针对“冗官”问题,他下诏令两制详定磨勘考课法,延长各品级官员迁转年限,试图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治平三年,西夏毅宗谅祚率兵进犯,英宗遣使责问,停止“岁赐”,迫使西夏表示顺服,宋夏复和。 英宗重视儒学之才,尝说:“馆阁所以育俊才”,所用两府大臣,凡12人,其中8人出身馆阁,号为得人之盛。司马光上《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英宗诏命置局续修,遂成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三年,从韩琦请,立赵顼为皇子。四年正月,病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