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宗人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宗人府

分类:【传统文化】

官署名。掌管皇族事务的机构,始置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1389年)改为宗人府,设宗人令1人,左、右宗正各1人,左、右宗人各1人,以亲王领之,秩正一品。清仿明制,于顺治九年(1652年)置宗人府,设宗令1人,以亲王、郡王任之;左、右宗正各1人,以贝勒、贝子兼摄;左、右宗人各1人,以镇国公、辅国公或将军兼摄。宗人府地位特崇,位列内阁、六部之上。其职掌为:纂修皇族谱牒,保证宗室享受的待遇和特权,保护宗室犯罪人犯的特权,负责向各王公府第选派人员,办理议处、议叙王公、将军及一般宗室事务。宗人府所属机构有经历司、左司、右司、银库、黄档房、空室(亦名空房)、当月司、左翼宗学、右翼宗学、八族觉罗学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又陆续增设统计处、俸档处、宪政筹备处等机构。另外,宗人府还辖有玉牒馆、则例馆、律例馆、庆典处、团练处等临时性机构。

官署名。明清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明初设大宗正院,不久改称宗人府。由亲王担任宗人府长官,称宗人令,后宗人府事权归于礼部。清仿明制,于顺治九年 (1652) 设立宗人府。置宗令1人,由亲王或郡王担任; 左、右宗正各1人,由亲王、郡王或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内选充; 左、右宗人各1人,由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或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内选充。还设有府丞、堂主、供事、笔帖式、效力笔帖式等官员,分掌宗人府各项事务。宗人府职掌皇族的玉牒 (即族谱)、爵禄、支派、教诫、赏罚、祭祀等事。宗人府所属有经历司、左司、右司、银库、黄档房、空房、左右翼宗学及八旗觉罗学等单位。其中: 经历司有经历2人,供事2人,掌收发来往文件。左、右二司各有正副理事官2人,其下各有主事2人,委署主事2人,供事3人,分掌左、右翼宗室、觉罗的承袭、文武官员俸级、升迁、降革、教养、抚恤及户口、田土、刑名案件等事务。银库由宗人府堂官1人兼管,并有满洲大臣1人,均由皇帝简派。下置司官2人,笔帖式4人,供事2人,掌银钱出纳。凡宗室养赡银及宗室、觉罗的赏恤银等,都由银库颁发,年终奏销。黄档房有司官、笔帖式若干人,无定员,由宗人府堂官派充,掌登记 “黄册”、“红册”并译成汉文,交汉主事载入汉文档案。空房有司官2人,笔帖式4人,由宗人府堂官委派,掌圈禁犯罪事务。左、右翼宗学各设总理学务王1人,稽察宗学京堂官2人,总管2人,副管8人,满文教习3人,汉文教习4人,骑射教习3人,掌教宗室学生。八旗觉罗学各设总理王公1人,稽察觉罗学京堂官左、右翼各4人,副管每所2人。此外,宗人府每届修玉牒之年,另成立玉牒馆,设正副总裁官、总校官、提调官、纂修官、正副理事官、收掌官、誊录官等,分掌馆务。玉牒纂成之后,玉牒馆即告结束,到下届纂修时再开馆,所以称为例开之馆。清宗人府之设置是为了保护和保证皇族行使特权,获取优厚待遇及固定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巩固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统治。因此宗人府品高位崇,位列于内阁六部之上。

官署名。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明代设之。清代沿置,顺治九年(1652)始设。掌皇族属籍, 并纂修“玉牒”(即皇族谱系)。位居内阁、六部之上。职官有:宗令一人, 由亲王或郡王内选充。左、右宗正各一人,由亲王、郡王或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内选充。左、右宗人各一人,由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或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内选充。府丞一人,汉人,掌本府汉人之事。堂主事四人,宗室两人、汉人两人,供事四人,掌文书档案事务。笔帖式二十四人, 效力笔帖式二十四人,都是宗室。

官署名,管理皇族事务之机构。明代设置,清代沿用。1652年始设。专门负责皇室政令,满洲皇族的宗支鉴别、玉牒条修、宗室封爵,王公将军之议叙、议处,陵庙祭祀,族务管理和学生教育等。宗人府设宗令1人,左右宗正各1人,左右宗人各1人。下设府丞、堂主事、经历、左右司理事官、副理事官、委署主事各2人。上述官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府内还设有银库、黄档房、空房和宗室觉罗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