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宗子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宗子试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为皇族子弟单独举行的特殊科举考试。始于宋仁宗时。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制订宗子试法,规定凡祖宗袒免亲已授官的宗子,在锁厅进行考试,其他宗子在国子监考试。礼部将两部分人分开阅卷,十者取五,解不超过50人。宗子的廷试也与进士分开。且规定宗子年过40岁而屡试不中者,可奏明录用。如在外地作官不愿参加各路锁试的宗子,可直接参加国子监考试。宋初设宗子试,是为防止宗室子弟不学无术经特恩而授官,或在科举中舞弊。但事实上,宗子试只是宗室子弟授官分等的一种方法。徽宗崇宁初规定,过25岁的宗子,经礼部经义、律义考试合格者,可在三班奉职,不能考试或考试不合格者,经推恩可在三班借职。由此,宗子试并未起到奖励宗室子弟发奋学习的目的。大观四年(1110年)废除宗子升舍不经殿试即授官的方法,规定宗子均须按贡士法考试,经殿试合格后,唱名出身。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起,宗子试又仿熙宁旧制,且更加宽泛,转运司即可进行宗子试;凡参加宗子试者皆可授官,推恩更广。元明的宗子试承宋制,清有所不同,宗子一律参加乡试和会试,但只考一日,别榜录取,录取名额比其他考生比例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