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宗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宗教分类:【地域文化】 (一)道 教 道教在隋代就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唐王朝建立后,道教的地位超越前古。唐起于夷狄,欲自附于华夏,乃自托老子为其始祖,这当然是借助已逝的亡灵,来巩固李唐王朝的统治地位。唐高祖以崇道为国策,太宗则把道教奉为皇教。唐高宗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诏令诸州置道观,上州3所,中州2所,下州1所。武后专政时,又追尊老子母为“先天太后”。玄宗开元二十九年,令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置生徒,令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后又颁御注《老子》并义疏于天下。由于李唐王朝的大力倡导,当世的才智之士,出家为道者颇多,如魏征即曾出家为道士。老子的《道德经》,不仅为文人学士必读必研之经书,也刻于石上,作为经幢立于观内。河北易县城西开元观,立有道德经幢,高6米,分为顶、身、座三部分,幢身为八角柱体,阳面正楷竖书“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注”,其他各面为道德经81章全文。经文系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注文。该经幢立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至今保存尚好。邢台市开元观也有类似的经幢。这是唐代道教兴盛在河北的反映。 (二)佛 教 隋文帝大力倡佛。开皇元年(581年),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命京师、相州、并州、洛州等大邑都,官写经文,一置于寺内,一藏于秘阁。天下从风而靡,以至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从上述史书所记情况看,隋时相州属河北之地,并州与河北紧邻,河北的佛教兴盛是可想见的。开皇六年(586年)恒州刺史王孝仙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创建龙藏寺,该寺经宋初扩建,奠定了现在的布局和规模。由于佛教兴盛,各宗各派亦名目繁多,惟禅宗教义,教人屏弃人事,专事一心,徐徐修炼成佛,使信徒易于接受。禅宗后又分为五个宗派: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临济宗创立于真定(今正定县),创始人名义玄,唐咸通八年(867年)逝世,其弟子建衣钵塔于真定城内南隅,即今澄灵塔。临济宗后又分黄龙、杨歧两派。南宋时,临济宗传入日本,信徒众多,以正定为临济宗发祥圣地。随着道教、佛教的兴盛,必然在与其相关的建筑、雕刻、塑像、碑石、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上,也会有相应的发展与提高,这些不仅带有地域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