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官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官印分类:【传统文化】 指历代王朝封赐各级职官的玺印,是其职权的凭证。官职高低不同,印的材料、形制也不同。战国时官印多方形白文印、凿刻、鼻钮;有少量朱文印。印的字形、风格因国而异。秦时官印一般约二或三厘米,方形,多凿刻白文,有界格;或半通印。汉官印在二点五厘米左右,常见为方形白文,少数民族印和将军印多凿刻。新莽时,爵称有子有男,马丞、徒丞、空丞等,各有特点。东汉官印质地有金、银、铜、玉多种,多凿刻。隋唐官印传世的较少,皆体大,字迹深刻,多朱文小篆,采用焊接法将钮与印相连。北宋官印背面皆凿年款。元官印有汉文篆书和八思巴文两种。明清时期官印一般都有年款有年号,比较容易辨认。明时官印有“条记”“关防”的称谓。清代印文则同用满汉两种文字。常设职官的官印为方形,临时派遣的官,官印为长方形,是为“关防。”官职低下的官,官印称“条记”“钤记”等。 自战国以来,封建王朝任命官吏时所授予作为权力凭证的印玺。秦统一六国后,帝王用印称玺,官、私用印称“印”。官职高低不同,其印材、形制亦不同。官印一般比私印大,多四方形,印文布局谨严稳重。秦官印多用李斯小篆入印,多凿款,以白文为主,纤细而不呆板,常以田字日字为界格。汉承秦制,帝、后及诸侯王所用印称“玺”,列侯、丞相以下皆称“印”。职卑者用方印之半,谓“半通印”。汉官印以白文为主,朴实大方。除将军印和给少数民族的官印有凿款外,一般多出于铸制。(张懋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