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宝晋斋法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宝晋斋法帖

分类:【传统文化】

历代丛帖。南宋咸淳四年(1268)曹之格摹刻。北宋米芾得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名其斋为“宝晋斋”。崇宁三年(1104)米知无为军时,将上述晋帖上石,时称《宝晋斋帖》。后遭兵火,石刻毁损。无为后任太守葛钓之据火前本重刻,与米刻残石同置官舍。咸淳四年曹之格任无为通判时,又一次摹刻,并增加晋帖及米芾帖多种,汇为10卷,题名《宝晋斋法帖》,摹刻精良不逊《淳化阁帖》。宋拓全帙(zhì至)传世极希。今上海文物保管部门存有一部。

南宋汇刻丛帖。凡十卷曹之格摹刻。北宋米芾得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墨迹,遂名其斋为“宝晋斋”;崇宁三年(1104)芾任无为军(今安徽无为)知州时,将三帖摹刻上石;后遭兵火,石有残损,经无为守葛钓之翻刻,与残石同置官舍。至曹之格任无为通判,又重行摹刻,并增入家藏晋帖及米芾法书多种,于咸淳四年(1268)刻成,始标题为《宝晋斋法帖》。米、葛、曹刻石均已佚。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藏有一套完整的宋拓曹刻本,已影印行世。

汇刻丛帖。北宋米芾得晋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真迹,遂名其斋曰“宝晋斋”。崇宁三年(1104)米芾知无为军(治今安徽无为),将三帖摹刻上石,时人称《宝晋斋帖》。后遭兵燹,石刻残损。南宋葛钓之知无为军,乃据拓本重刻,与米刻残石同置官舍。后曹之格官无为通判,又重为摹刻,并增入家藏晋帖及米芾法书多种,编为10卷,于咸淳四年(1268)刻成,题名《宝晋斋法帖》。是帖卷一至卷五除《八月五日帖》与《十二月帖》外,全为王羲之书;卷六、卷七为王献之书;卷八为羲之四子凝之、徽之、操之、涣之书;卷九、卷十为米芾书。米、葛、曹所刻原石久佚,传世拓本亦极稀少。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曾藏一套完整的宋拓曹刻10卷本,为传世曹刻拓本中最佳者。此本元代为赵孟钏?兀?鞔??舜右濉⑽馔⑺?兀?⒂忻鞣朊戊酢⑶逋蹁?忍馐丁V谢?榫稚虾1嗉???荽擞坝⌒惺溃?虾9偶?榈暌嘣?霭嬗坝⊙”尽</p>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