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宝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宝王分类:【地域文化】 贵州省务川县盛产朱砂和汞。据史料记载,仡佬族先民濮人早在殷周时期,与中原周王朝接触,就曾以丹砂作为晋见礼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仡佬族先民以其非凡的智慧,创作了丰富的采砂、炼汞的经验。其中,以“火爆法”最为特殊,即用柴草堆于岩旁,猛烧,随即以冷水泼激,使岩石碎裂而取出朱砂,故称之为“以火攻取朱砂”。在没有炸药的年代,其聪慧巧妙,堪称奇绝。据《贵州图经新志?思南府风俗?采矿》条载:“务川县境有板场、木悠、岩前等坑产朱砂,其深十五六里,土人以皮为帽,悬灯于额,入坑采砂,经宿方出。其良者如芙蓉箭镞,生白石上者为砂,碎小者末之,以烧水银为银珠。土人依以为生计,岁额水银百六十斤入贡。而民间贸易皆用之为钱钞焉。”明代,朝廷在现今务川县板场还设置了板场水银局以经营管理朱砂、水银的采炼销售,据《思南府志》载:“务川木悠厂采砂最盛,每场出汞二十到三十挑。官坝发达,有获利近万者。”民间传说:仡佬族先民当年向周王朝进献丹砂,周武王视为至宝,便封献丹砂的濮人头领为“宝王”。朱砂的开采是极为艰辛的,人们攀援于悬岩绝壁,探采于深山幽谷,甚至在十多里长阴暗的坑道中辗转爬行劳作,以血汗和生命换来粒粒朱砂。如此艰辛的开采劳作,人们将是否能有所得,甚至“打发槽子”(采到富矿),而又不致出现生命危险,寄托于神灵的保佑,特别是当年受封于周武王的“宝王”的护佑。于是由分别的祭祀“宝王”,逐步发展到在盛产朱砂、水银的务川县三坑乡金鸡山上建起了“宝王庙”,供奉起木雕的“宝王像”,香火鼎盛,终年不断。民间称之为祭“宝王老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