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宝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宝训分类:【传统文化】 记载君王嘉言善行和治国经验的史书体裁。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王曾奏请仿唐《贞观政要》体例,修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事迹为一书。天圣十年,敕予此书以《三朝宝训》为名,是为“宝训”之肇始。有宋一朝,基本上各帝皆有宝训,计有《三朝宝训》30卷、《两朝宝训》21卷、《神宗宝训》50卷(南宋时重修为100卷)、《哲宗宝训》60卷、《徽宗宝训》、《钦宗宝训》40卷、《高宗宝训》70卷、《孝宗宝训》60卷、《光宗宝训》40卷以及《宁宗宝训》等10部。此外还有《五朝宝训》、《六朝宝训》等合集和私人撰修的《永熙宝训》、《国朝宝训》等。宝训取材前后有异:起初必须在正史取材后删而不用的材料中采撷,《神宗宝训》以后,宝训或修于正史之前,或与正史同时修撰,这一限制就被打破。宝训的修撰目的有二:保存正史所不载的祖宗谟训,与正史并行;供经筵讲读,借以传扬祖宗家法。宋代宝训因取材不出于起居注、日历、时政记、实录,内容局限于君王的嘉言善行,史料价值不高,宋以后逐渐亡佚。但修宝训的制度对后世产生影响,明代诸帝基本也都有宝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