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客家山歌种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客家山歌种类分类:【地域文化】 客家地区流行的民间歌谣多种多样,哪些属于“山歌”范畴,并没有很明确、固定的界限。有时是专指用山歌曲调歌唱的、基本上是四句七字体的山歌;有时是泛指具有山歌文学特征的所有客家民歌,而不管它是用那种民歌曲调来歌唱的。这就是说,“山歌”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即从山歌文学的角度来说,客家山歌有如下12种: (一)山歌号子 山歌号子是唱山歌之前的“歌引子”。梅州市的梅县、大埔、五华、兴宁、蕉岭等县流行的山歌号子,至少有10种以上。 山歌号子的字数不等,少的一两个字,如“喂――”、“噢嗨――”。最多的如兴宁《水口山歌号子》,一口气唱出46个字: ( 溜啊哈啊哈)二抬? 你系有心来 家 食色莫计论,人情好,食水甜 人穷志气高,做到比人赢 (啊哈啊哈)二抬?(喔哩)! 山歌号子都有叹词,计有噢、哩、 、溜、呀、个、哇、哪、唷、嗨、嘟、哟、啊、哈、喔、啄、呔、哀、?等20个左右。有的山歌号子全部由叹词组成;有的山歌号子还有实词,如上述水口山歌号子,此外,还有“骆啄妹”、“刁嫂子”、“溜等来”、“阿哥你过来”、“好久有见去哪来”、“有好山歌溜等来”等。 (二)爱情山歌 爱情山歌通常叫“客家情歌”,是客家山歌的主体,仅流行于粤东地区的,就以万字计,已经整理出版的,也有数千首。 客家情歌的内容非常丰富。爱情生活的每个阶段、每个方面、每个角落,从发问、爱慕、追求、初恋、热恋、相思,到怨情、拒爱、失恋、谴责;从道别、劝慰、送别、嘱咐,到思别、感叹等等,都有一大串情歌。 客家情歌的表现力很强。爱情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曲折性、变幻性、神秘性等,都细致地、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客家情歌里反映了各种感情性格:小心的、大胆的,爱财的、贪貌的,婉转的、直白的,含蓄的、袒露的,羞涩的、大方的,温柔的、泼辣的,清幽的、浓烈的,仔细的、粗心的,痴情的、作乐的。如此种种,千姿百态,可闻其声,可见其人。 客家情歌多以七言四句为一首,独立成篇。也有一篇多首,甚至长连巨篇,但仍为七言四句体。 客家情歌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尤以比喻、双关见长,运用娴熟,出神入化,妙不可言。从艺术性的角度说,客家情歌是客家山歌中最为精采的部分。 (三)抒情山歌 在客家山歌中,有大量抒发人的喜、怒、哀、惧、爱、憎、欲等各种思想感情的抒情山歌,其中,除客家情歌已在前面单独叙述外,还有如下几类: 苦情山歌。如《神昏气散去逻(读喇,巡也)田》、《撑船真系苦啾啾》、《手拿担干心就惊》、《做人婢女真苦情》、《做人媳妇真艰难》、《等得郎大妹老哩》、《守寡妹子难过日》、《想讨老婆想到癫》、《无条纱线见朋友》等。 离情山歌。如《劝郎莫过番》、《送郎歌》、《送妹歌》、《十送郎》、《十望夫》、《骨肉团圆开片天》等。 悔叹山歌。如《脱袜正(才)知脚下寒》、《久久唔敢乱探花》、《发誓唔入赌博场》、《食到鸦片被人恼》、《孝顺爷娘靠生前》、《点火来烧百中经(八字)》、《钱财了撇(完)正知差》等。 愤世山歌。如《禁烟局里有烟卖》、《衙门八字开》、《样般(怎么)天下不公平》、《贪官污吏似虎狼》、《今个世界系新鲜》等。 颂世山歌。如《长乐造反李正天》、《爱国将士英名扬》等。 (四)叙事山歌 叙事山歌,俗称“唱本”、“传本”,是山歌的长篇巨著。 叙事山歌的题材很广泛,有反映历史事件的,如《长毛歌》;有叙述爱情故事的,如《亲哥得病妹着惊》;有以本地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如《廖昆玉》、《才子宋湘》、《鸳鸯鸟》、《李文固亲嘴》等。 叙事山歌都有描写人物和故事,通常以七言四句为一首,若干首构成一篇,也有全篇相连而不分首的。 (五)尾驳尾 在客家山歌中有一种很独特的形式,叫“尾驳尾”,即以上一首的尾句作为下一首为首句,如: 男:约 唱歌 就来,放开喉咙打呵嗨, 等 小生先带板,阿妹旦角好登台。 女:阿妹旦角好登台,无奈妹子有口才, 昨脯食哩油炒饭,声麻声失唱唔来。 这样上下驳接,紧密相连,所以叫“尾驳尾”。驳接方法一般是整句重复,也可以有所变化,如唱成“好登台――”或“你话旦角好登台”、“阿妹 就来登台”等,由歌手灵活掌握。 “尾驳尾”是客家山歌的一种最常见的重要形式。对歌和斗歌一般都采用这种形式。许多长连山歌也采用它。 “尾驳尾”有各种不同的接驳方法和要求。有“接韵接意”的,即既接前首的“韵脚”,又接过前首的“话题”;有“接意变韵”的;有“接韵变意”的。在斗歌中,如果没有明确规定,歌手可以不拘一格,自由灵活运用。 (六)逞歌 “逞歌”是以“逞”为特征的一种客家山歌表现形式。一般是在对歌、斗歌中采用。“逞歌”的内容,有夸张、吹吁、讲大话的成份,但这些并不是“逞歌”的基本特征。“逞歌”的基本特征是炫耀、卖弄,是“逞”,是双方互相逞强、逞能、逞好、逞多等等,而且是采取以长比短、以大比小、以强比弱、以高比低,以多比少、以好比坏、以美比丑等等方式,千方百计地把对方比下去,使自己比赢。既“逞”且“比”,便是“逞歌”。例如: 甲:你话你的山歌靓, 今话你有么成, 你就好比麻竹蘖,样般斗得 刀赢? 乙:拨刀?利 唔愁, 系江心大石头, 见过几多漂江水,撞过几多新船头。 “逞歌”必须在两人之间或两人以上进行。可逞的事情很多,如逞歌才、逞知识、逞本领、逞名胜、逞特产、逞朋友、逞老公、老婆、子女、职业、家产等等。 “逞歌”一般都用“尾驳尾”的形式,以加强“逞”的气氛。 健康的“逞歌”,风趣、诙谐、幽默,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娱乐性和一定的知识性,而且有强烈的“竞争性”。当然,山歌手一般都注意掌握“逞”得适度,避免出言不逊,恶语伤人,笑骂成真,伤了和气。因而,“逞歌”很有吸引力,是客家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形式。 (七)虚玄歌 “虚玄歌”又叫“调虚玄”,歌词内容既虚且玄,不着边际,荒诞不经。例如:“大家听 唱虚玄,捉只蚊子十分狠,蚊翼大过门扇板,蚊脚拗到做犁辕,狗虱(跳蚤)拖过三丘田。” “虚玄歌”一般以五句为一首,也有四句体。可一人独唱,也可二人对唱。二人对唱时,大多同时采用“逞歌”和“尾驳尾”的形式,但仍不失为“虚玄歌”,因为所唱内容不仅是夸张,而是任意虚构的、根本不可能存在和不可能发生的荒唐事。 “虚玄歌”据说始于“吊线戏”(提线木偶戏)。每当夜深人困的时候,丑角便插科打诨,通过唱虚玄歌讲“鬼话”提起观众精神,以后才慢慢移入其他山歌活动。 “虚玄歌”一般都属于娱乐歌,有浓厚的趣味性,格调有高雅的,也有庸俗的。有的“虚玄歌”是一种幻想歌,或曲折隐蔽的讥讽歌。 (八)猜问山歌 “猜问山歌”是一种专指猜谜的游戏歌,它不同于一般对歌中的一问一答,区别在于一个“猜”字,而且唱时一般都固定套用一种专门的曲调,因而又叫“猜调”。例如: 乜个(什么)生来背虾虾(弓)? 乜个生来一大车(串)? 乜个生来皮伸骨溜皱? 乜个生来皮皱骨伸车(光溜)? 芎蕉生来背虾虾,葡萄生来一大车, 桃子生来皮伸骨溜皱,荔枝生来皮皱骨伸车。 “猜问山歌”一般要两人或两组对唱,一方问,一方答。在每首唱完之后,一般都附加一句问答句,如问方加“阿哥请你猜呀哩!”答方加“老妹你话对呀么?”这样,对歌的气氛更加浓重。也有一人独唱,自问自答的。 一首山歌猜问的内容多少,不拘一格,既有每句一问的,也有两句一问或一首一问的。 “猜调”原来也是“吊线戏”的“阿丑”专门唱来“吊胃口”的,富有娱乐性,但有的歌词追求低级趣味,格调不高。 (九)拆字山歌 “拆字山歌”就是以拆唱汉字为内容的山歌。按照汉字的结构,将字拆开来唱,先拆字形,后说字义,要求拆得“切字切义”。“切字”就是要符合拆字的字体结构特征,以拆得形象生动为好;“切义”就是要符合所拆字的字义,以唱得贴切又有“山歌味”为好。例如拆唱“和”字,就可以这样唱: 和字写来口加禾,讲唱山歌爱(要)人和, 家和就能万事兴,国和就多盛世歌。 拆字的方法有多种。有“组装法”,如“和字写来口在东”、“和字禾口不分家”;有“象形法”,如: 一字写来一条龙,单人独写赵子龙; 二字写来隔条河,一文一武在朝中。 有“加笔法”,即加笔划而成另一个字,如: 一手写来十个字,将把十字拆分详, 十字头上加一撇,千秋万载日月光。 还有用问答形式猜字谜来拆字的,如: 乜字写来两人力大打穿天? 乜字写来一女来耕半丘田? 乜字写来我王头上加两点? 乜字写来千里连土土连天? 四个字眼拆断圈。(夫妻柳重) “拆字山歌”,从拆字的角度看,是一种文字游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知识性。加上字义的抒发,就具有了实际的内容。拆字山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切字”只是一种“起兴”的手段,主要在“切义”上见功夫,可信手拈来,现拆现编,随口唱出,打情打景。因而,广为乞丐、僧尼、艺人所用,也是对歌、斗歌的一种形式。 (十)叠字山歌 “重叠”是客家山歌的重要修词手法之一,但并不是凡有使用“重叠”修词手法的山歌就叫“叠字山歌”。作为客家山歌一种独特样式的“叠字山歌”,不仅以“重叠”为主要修词手法,而且在一首山歌中反复使用,贯穿全篇,例如: 斜风斜雨落斜河,斜竹斜篾织斜箩; 斜针斜线安斜纽,斜(邪)妹斜眼刈斜(邪)哥。 有一种“叠字山歌”,不是叠字,而是叠句,类似戏曲唱段的垛板,如《嫁郎爱嫁耕田郎》: 新打镰刀紧磨紧利、紧擦紧发光 老妹紧大紧会劳动生产、会写会算、会弹会唱、样样工作都在行, 老妹千祈唔好嫁 十字街头游游街街、 好食懒做、花花假假、骗骗达达郎当古, 老妹千祈爱嫁深山壁背角落烧灰打炭、战天斗地、 勤勤俭俭、会划会算、老老实实、乌乌赤赤、 背囊上晒起松光节、水涿下去都会弹走个劳动郎! 在叠字山歌中,有的内容与形式统一,叠得自然,如: 老衫老被沤老屋,老箱老柜放老谷, 老茶老酒叙老情,老夫老妻享老福。 有的则生硬拼凑,流于文字游戏。 (十一)拉翻歌 “拉翻歌”又叫“挪翻歌”。“拉翻”客语是颠倒的意思,拉翻歌就是颠倒歌。拉翻歌也是荒唐歌,这是由于这种歌是将事物弄颠倒而致荒唐。“颠倒”是拉翻歌有别于“虚玄歌”的基本特征。例如: 赶鸭上山吃树叶,赶羊下水觅田螺。 古井肚里下?薮(指鸟窝),竹头尾上钓黑哥(一种小鱼)。 “拉翻歌”类似日常生活中讲“反话”,是一种耍笑的游戏歌,幽默诙谐,讲求趣味性,例如: 年三十晡月光好,摸子(瞎子)看见贼古佬, 哑子喊捉贼,聋子先听到, 跛脚带头赶上去,又被跛子先揿倒。 但也有的是辛辣的讽刺歌。 (十二)竹板歌 “竹板歌”的歌唱者,一般都手执竹板、边打边唱,击节伴奏和敲击过门,因而得名“竹板歌”。 竹板歌原来流行于赣南闽西,于清末传入粤东,初为七言四句体,后演变为五句体,因而竹板歌通常又叫“五句板”。竹板歌从文学角度说,是五句体山歌,韵脚为“平平仄平平”。其中,第五句就内容来说,只有少数是画龙点睛之句,而大多数则是第四句的内容重复或补充,起承上启下作用,往往成为下一首的第一句。(因“五句板”多采用“尾驳尾”形式。)所以,五句板实质上也还是四句体。去掉第五句,大多数也仍然是内容、结构都完整的一首山歌。 竹板歌为说唱体山歌,广为民间艺人采用,乞丐、盲妹也多唱竹板歌行乞,因而竹板歌曾被贬之为“叫化歌”、“乞食歌”。在民间艺人和乞丐行中,将竹板歌依内容分为五大类:一为“过街溜”,即沿街、挨门乞讨时随编随唱的,内容多为唱自家苦情,讲主家好话;二为“风流散谈”,属调情骂俏之类;三为“虚玄歌”;四为“吵骂错”,即类似逞歌的笑骂歌;五为“劝世文”,多为传本。 竹板歌以叙事见长,因而一般都是十几首、几十首的长连歌,往往一个传本(也叫“唱本”)就是一台戏、一部小说、一个民间故事,如《高文举》、《林昭德》、《薛仁贵征东》、《梁四珍与赵玉?》、《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万里寻夫》、《秦香莲》、《女驸马》等。也有不少散篇、小段,如《张郎休妻》、《拆字歌》、《五更叹》、《十扫厅堂》、《十二月寻夫》等。 客家山歌除上述12种以外,在儿歌、舞歌、小调、风俗歌、宗教歌、以及木偶戏、山歌剧、采茶戏中,有许多歌词,也是“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