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宦学事师制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宦学事师制度

分类:【传统文化】

培养官吏的教育制度。宦学事师制度是吏师制度的延续,是汉代“政教合一”的教学形式。即求学要入仕途,就教于官府,边仕边学,学习为官之术。国外将这种教育称之为职官教育。汉代人称宦学事师制度为“文吏之学。”《论衡?程材篇》:“文吏,朝廷之人也,幼为干吏,以朝廷为田亩,以刀笔为耒罗,以文书为农业。”汉代宦学有文吏、武吏之分。文吏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学习“史书”,史书为仕宦的必修课程。初学习字,再学写作官文书,并练习书法。写好宦文书的要求是言简意赅,行文得体。其次,学习儒经,明习法令。《急就篇》:“宦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此外还要进行实际案例的学习。再次,为修养为吏之道,进行职官道德教育。汉代对宦吏有严格的考核,各州部设有司隶校尉之职,负有督察的责任。其属吏中有孝经师一人,负责监视五经,对官吏实行五经考核,文吏绝不例外。宦学已涉足仕途,但学僮与正式官吏毕竟有区别,还须经过考核合格,方可正式获得命官的职务。文吏考试与官学生不同,“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后汉书?左雄传》)主要是考吏事。武吏也有考核制度,《后汉书?韩延寿传》载韩延寿就有“都试讲武”之举。汉代宦学事师制度,是统治者提高吏治效能,加强中央集权的产物,与封建官立学校为朝廷所并立。从办学宗旨讲,官学体现“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宦学则体现“仕而优则学”的原则。两相比较,“文吏以事胜,以忠负;儒生以节优,以职劣。二者长短,各有所宜。”(《论衡?程材》)后世的历事制度便借鉴于宦学事师制度。魏晋时期的律学,隋唐时期太史局(或钦天监)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创立等等,都是从汉代宦学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