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宫廷御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宫廷御宴

分类:【中国民俗】

我国御膳之官最早出现于夏代,名为“庖正”,以后这支队伍日益壮大,烹饪水平、管理职责、礼仪制度都有很大提高。元代,尚食局专管御厨和帝王饮食。明代,成立二十四衙门侍奉皇族。二十四衙门由十二监、四司、八局组成,其中尚膳监是专门承办御膳的机构。发展到清代,又增设了分管筵宴礼仪的鸿胪寺。清代御厨分工更加详细,“御膳房”专管皇帝饮食,“寿膳房”专管太后饮食,“主子膳房”专管后妃饮食,随着行宫走的叫“野筵房”。御膳房又下设若干局,如荤局、素局、点心局、饭局等等,名目繁多。

宫廷传膳的时间一般是上午十点半前后和下午五点前后,另外还有两次加餐。传膳时由赞礼太监下达,四角设站堂太监,宫门口外上菜太监按品级排列,一直到御膳房,统共约500人。皇帝用膳有许多禁忌,皇帝爱吃什么,除了皇帝本人恐怕谁也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能说。每样菜皇帝最多只吃三匙,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怕有人知道皇帝的口味后借机在菜中下毒暗害。

光禄寺主要负责宴赏百官、接待外宾和宗庙祭祀,它制备的筵席分祀筵、奠筵、燕筵、围筵四大类。在各朝各代御厨珍馐的基础上,光禄寺充实了满、蒙古、回、藏各族食品,制办了全羊席、鸭翅席、鱼唇席等多种高级席面,终成一代佳肴。祀筵和奠筵专供祭祀,燕筵和围筵赏赐王公大臣及外宾。各类筵席又分若干等级,首先分满席、汉席和上席、中席。满席六等,汉席三等。元旦、万寿圣节、冬至以及皇帝大婚、公主下嫁、出师凯旋,都用四等满席;除夕赐下嫁外藩的公主及蒙古王公馔筵,用五等满席;经筵礼成、衍圣公朝觐用六等满席;皇帝临雍讲学次日赐宴和文武会试出场赐宴,兼用一二三等汉席;恩荣宴、会武宴,兼用上席、中席;修书开馆日和告成日,用一二等汉席;赫哲、费雅喀来京娶妇赐宴,用六等满席,等等。显然,乾隆时期的御宴在种类、场面、规格各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前几朝,以后诸朝也是望尘莫及。

宫廷宴的奢侈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龙肝凤髓、水陆八珍”均无法概括其奢华。所用饮食物料,从茶叶瓜果到油粮禽肉,无一不是各地精品;厨师也由各地严格挑选而来,每人都有绝招,宫外常有人用重金将其技艺或菜谱买出仿制;器皿精美,音乐绕梁,自不必说。与一般烹调相比,宫廷烹调有着严格的规定,例如不许任意搭配,比如民间八宝菜,八宝常常随意更改,而宫廷则有定规;主客关系严密,比如烹制鸡菜必须保持鸡的本味,不得随意调味使得丧失鸡的本味,等等。清代宫廷菜可以说是“富贵、珍奇、典雅、壮丽”,色、质、味、形、器特别讲究,是我国饮食文化遗产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宫去,御膳房被解散,宫廷菜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不过,北京宫廷菜并未失传,随着御厨们流散民间,宫廷菜也被带到四面八方。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北海的“仿膳饭庄”(将在下文详细谈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