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常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家常菜分类:【中国民俗】 江苏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一年四季适应生长的蔬菜种类很多,为人们饮食提供了丰富的蔬菜来源。城乡居民一年四季都食用新鲜蔬菜。青菜是江苏城乡居民消费量最大的蔬菜。其他食用量较多的蔬菜还有韭菜、菠菜、山芋、芋头、马铃薯、菱、藕、慈菇、荸荠、黄芽菜、卷心菜、西红柿、辣椒、茄子、瓠子、菜瓜、笋瓜、冬瓜、南瓜、北瓜、蒿瓜、丝瓜、黄瓜、蚕豆、黄豆、豌豆、刀豆、豇豆、扁豆、绿豆、茼蒿、莴苣、苋菜、胡萝卜、萝卜、竹笋、金针菜、水芹菜、药芹、香菜、大葱、大蒜、生姜、洋葱、海带、紫菜等等。以黄豆为原料制作的豆腐、豆腐干、百叶、素鸡、腐竹、腐皮、豆芽菜,以及各类淀粉类植物为原料制作的粉丝、粉块、粉皮等,都是家常菜的重要品种。另外,木耳、蘑菇等真菌类食物也是重要的制菜原料。 野菜是人们直接从野外采摘用于调剂口味的植物。遇荒年野菜还可用于充饥。农历二三月,荠菜刚出,未开花时,人们喜挑来作为饺子、元宵的馅心,味极鲜。还可炒食,或做成荠菜豆腐羹。“三月三,荠菜是灵丹。”荠菜还有多种健体功能。农历二三月间还可掐食枸杞的嫩芽食用,名为枸杞头,据说食之去涩。菜花黄时,在河坎、湖滩上打蒌蒿薹子,此菜可炒食。春天,人们喜食马兰菜,茎肥叶嫩,清香可口,既可炒食,也可凉拌,或晒成干菜备用。春天,人们还采摘椿树的嫩芽食用,吃法很多,如椿芽炒肉、椿芽炒蛋、凉拌椿芽、油炸椿鱼、椿芽炸酱面等。野生小蒜可作调味品。端午节前后,人们在水边采来粽箬(禾本科植物苇竹的叶子)包粽子。以上是全省普遍食用的野菜。在徐州、连云港地区,人们还食用嫩榆树叶、海英菜、芙子、马齿苋、七角菜、苦苦菜、竹片菜、老冠金、蒲公英等野菜。 家常荤菜主要是猪肉以及禽蛋、水产等。水产丰富是淮扬菜系和苏式菜肴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江苏群众饮食消费习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江苏人饮食素来讲究时令。如苏州人吃鱼,按农历,正月吃塘鲤鱼,二月鳜鱼,三月甲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七月鳗鱼,八月?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在扬州,谚称:“正月河蚌二月刀,三月鲴鱼当走俏,四月鲥鱼肥又嫩,五月黄鱼蒜头烧。”里下河一带,清明前人们十分爱吃河蚌,而清明后则无人问津,市场上也不见其踪影;苋菜上市时则不吃甲鱼。苏州、扬州品尝时令鲜品还有“树三鲜”、“地三鲜”、“水三鲜”的说法,所谓树三鲜即樱桃、青梅、香椿头,地三鲜为黄瓜、苋菜、蚕豆,水三鲜是螺蛳、鲥鱼和河豚,各地“三鲜”内容大同小异。全省各地食俗有所不同,但讲究时令却是一致的。 城乡居民有以盐、酱、糖、醋和臭卤腌制食品的习俗。腌制食品有特殊的风味,便于贮存,取食方便,可用于佐餐,调节淡旺。每年春季,大多数人家都要在清明节前后煮晒梅咸菜,腌麻菜,水网地区群众腌制咸鸭蛋。夏秋腌蒜头、菜瓜、黄瓜,用臭卤腌制臭苋菜秸,制作臭豆腐。中秋时节,桂花飘香,栽有桂花的人家收集桂花,用糖腌制,烹调时可当香料使用。每年初冬,要腌制雪里蕻、咸萝卜干、胡萝卜、大菜(大棵青菜)、大头菜、什锦菜等,供全家一年食用。在农村,各农户在春节前几乎都要杀一头猪,除春节自食外,剩下的便腌起来,留待来年节日或待客用。除此,每年春节前后,几乎家家都要腌鱼、鸡、鸭、风鸡、风鱼等。春节腌制食品一般可供吃半年。扬州酱菜、高邮咸蛋、南京板鸭和香肚、如皋火腿、伍佑泥螺、中堡醉蟹以及淮海菜中的虾酱、蟹渣、酒糟鱼等为腌制食品中的佳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