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家庙之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家庙之制

分类:【传统文化】

崇拜祖宗,注重家庭的传承延续。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家庙制度与家庙建筑就是这一传统的产物。对祖宗的祭祀起源于何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远古时代人类聚族而居,人们重图腾,而对祖宗还未形成尊崇 。到了阶级社会,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血缘关系才因权力和正统等因素,而变得格外重要起来。《史籍》记载夏代有五庙,商代有七庙,周代也有七庙,这里所说的庙都是帝王的家庙,一般称之为太庙,如果夏代能被确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社会,那么祖庙产生于此时是可能的。

五庙、七庙是古代宗法制度的规定,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庙,右为穆庙。七庙则三昭三穆,仅及六代,六代以前,只供始祖。周天子宗庙又称宫,可用来接待臣属。到东汉以后就只立一座太庙,庙中隔成小间,分供各代皇帝神位,这一作法一直延续到清代。皇帝有太庙,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则有家庙和宗祠,其功用与太庙相同,只是建筑级别不同。推而广之,在古代社会中,每个家庭至少都有一个祖宗牌位,聚族而居的村落则有宗祠,宗祠是一个神圣的地方,祖宗家法就出于此。祖宗之庙对于帝王贵族来说是维护正统优越地位的一种形式,对于一般百姓而言,则是一种认同和所属感的需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