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庭教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家庭教育分类:【传统文化】 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从家庭方面受家长及其他年长者在德、智、体诸方面所给予的培育、教导和影响。家庭教育如其它教育一样,能赋予人许多好的品质和素养,然而它的进行并无统一计划、统一教材,而且也并非完全是施教者的有意和自觉。当代知识层次较高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时更严于学校,甚至内容与水平有时也多于学校、高于学校,而更多的家庭教育表现为一部分是有意、有计划,而另一部分仅是无意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贯彻于一个人与家庭生活在一起的全过程,不仅仅在儿童时期。 壮族社会重视家庭教育。在壮族一些族谱、家谱中列有“祖训”、“家规”、“治家格言”等家教家规。至今家庭教育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家教的目的是使后代成为懂礼貌、勤劳、正直、自立的人,其主要内容为:①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核心,壮家认为,不懂道德礼貌就是无家教。因此长辈非常注意对子孙的道德、礼仪行为的训练,教育他们孝敬老人,礼貌待人,如见人要主动打招呼;吃饭要给老人舀饭、夹菜;客人来了要斟茶,吃饭时要坐好,夹菜不挑三拣四,饭饱后对客人说“慢慢吃”;在路上遇到别人挑担,要“代挑”一程,如果是老人,要帮挑到底;家庭之间,要和睦相处。②生活、生产能力的培养。成人带领年轻人从事劳动和处理家庭日常事务,向他们传授生产劳动技术和生活经验,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勤劳朴实,聪颖机智,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自立能力。③基本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植物的区别,食物的有毒无毒,妇女卫生常识,食品的制作加工知识等等。此外,还教育子女遵守乡规民约或遵纪守法,如不乱砍山林、放火烧山;凡有草标的田、地、物不能乱动;不去摘别人的瓜果蔬菜等。家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①生活劳动式,把教育寓于生活劳动之中。②以说理为主,辅以适当惩罚。③传歌式。壮族喜歌,不论男女,从四、五岁开始就学唱歌,父教子,母传女,形成了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统习俗。父母根据儿女的年龄特征,教唱适合他们心理特征的歌。在传歌中传授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生活生产常识等知识。④注重环境,造成良好家风。夫妻不在父母面前吵架,父母不在外人面前训儿,有“教儿教平台,教妻教初来。”“教妻在内房,教儿在灶旁”等家教经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