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家庭计时和起居习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家庭计时和起居习俗

分类:【中国民俗】

计时。20世纪50年代以前,民间家庭计时,以“白日观天,夜晚看星”者居多。人们根据日月星象变化安排一日起居。多数地区将白天分成三晌:天混亮至日出一竿为清早,俗称“早晌”;日高一竿至正南方时为“前晌”;早晌和前晌之间为“饭时”;前晌和后晌之间为“晌午”;日落后为“天黑”;后晌和天黑之间称“傍黑”。将一日分成两晌的地方,早晌和前晌相连,通称“前晌”。以三晌计日者,饭时、晌午和傍黑为一日早饭、午饭和晚饭的时间。以两晌计日者,饭时谓“吃半早上馍”,晌午之饭则称“饭时”。对于夜晚时间,以星象定为“前半夜、后半夜”。为了准确,民间也有用蒿草、麻秆搓绳点燃,以观其燃烧的长度来计时者。20世纪50年代以来,钟表逐渐普及民家,河南民间一日起居也渐渐以北京时间为标准,但在农村一日三晌、一夜五更之时段仍被人们沿袭,城镇居民则完全按照北京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

起居。农村人家早晨习惯早起。家长和家中主妇往往是起床最早者。家长起床后,首先要打开院落大门,随后便招呼子女和其他人起床,自己也开始准备一日活计的用具,农忙时节便带头下田去。家中主妇起床梳洗完毕即准备早饭。在信阳一带,主妇首先是搬柴至灶前,并将锅烟子刮去,先煮猪食,喂鸡鸭,一切妥当,方淘米做饭。饭成后,回房晨纺,以候全家人用餐。平日活计,往往是“男持外、女操内”。男子除耕、管、收、种外,还要谋划经济收支和经营。女子除一家人的三餐外,还要纺线织布,缝衣做被,浆洗衣物以及喂养禽畜。农忙季节,则打破日常作息时间,清早两三点钟便起床,一直操劳至“半夜三更”。白天三晌连续操劳,连吃饭也在田中,所谓“清早饭,没时间;晌午饭,往西看;黑了饭,二更半”。麦收季节,夜晚还要下地收割或排场打垛。在信阳稻区则是“芒种打鼓夜插秧,栽秋割麦两头忙”。农闲季节,农村妇女纺线、编织;男子除一些农田杂活外,多搞些副业经营。一日起居,节奏变缓。冬夜、暑夜之际,家中长者多和小儿依偎相伴,长者向子女讲述人生知识、农副技艺、历史传说以及笑话、谚语,俗称“喷闲话儿”。这种喷闲话儿常常是旧时教导幼儿和晚辈学习文化知识、农副业知识的主要方法。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后,农村生产活动多由社队统一安排。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民间起居,各自按农副业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而行。

在城镇,居民起居按自己的工作安排。旧时小手工业者、小商小贩一日也颇辛劳。黎明即起,清扫店铺或准备货源;夜晚还要整理商品、清点账目,准备第二天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后,工、商、行政各业人员的起居,均按八小时工作制;多以工作性质,分为白班、夜班、常白班或三班制、四班制等作息安排。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