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家族的构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家族的构成

分类:【中国民俗】

回族的家庭类型及其划分与汉族基本相同。宁夏回族家族以夫妻关系与垂直的双亲子女关系的结合为基本形式,以这一基本形式为主,回族家族又分为若干类型。

以世代划分,即按不同辈分的生活共同体分类为:夫妇一代家族、双亲子女两代家族、祖孙三代家族和四世、五世同堂家族。

以婚姻关系划分,即以夫妻关系作为家族形成的依据,分为单一家族与复合家族。目前,在城市和一部分靠近城市的地区,单一家族(即夫妇一代家族)和双亲子女两代家族占主导地位。广大农村地区祖孙三代家族式的复合家族很常见,而四世、五世同堂家族式的复合家族在旧时很多,并且都是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现在则几乎没有。偶然存在的这类家族也与旧式复合家族有所区别。他们除去在经济上、精神上和大家族相依外,每个个体家庭的小家庭成员又各有自己小单位的相依性,甚至有自己部分独立的经济收入与开支。这种类型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复合家族的类型,形成一种分户伙居的状态。

正因为回族家族是由夫妻的婚姻关系与双亲子女的血缘关系构成,因此,回族家族的关系也是由血缘关系与姻缘关系构成的。

血缘关系是以血统联系着的家庭成员关系,它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而姻缘关系则是以婚姻联系着的夫妻之间的关系。

回族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为重心的家族,它有以下几方面的民俗特征:

血缘关系(主要指父系血统)的成员之间保持着较强的血亲家庭观念,维护着对直系长辈(父、祖)的服从与对家长制服从的统一。姻缘关系的成员(妻、媳)只处于从属地位,遵守血缘关系影响下的家庭生活秩序。甚至血缘关系中的女性成员也无权过问家事,仅仅处于惟命是从的地位。

姻缘关系的侧重点在于维持家族延续,因此,家族成员对生女、绝育的姻缘关系采取排斥态度。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显著,女人只有生了儿子,才算在夫家站住了脚。

对老人有很强的赡养观念。回族家族成员看重生子,除儿子能延续家族血脉外,还因为“养儿防老”的心理作用,回族老人的养老送终是儿子们的义务。在城市,有文化的家庭对老人的赡养由儿女共同分担,甚至女儿往往比儿子还孝顺。

姻缘关系对全家负责,娶妻要经家族成员中的主要人物过问、首肯。与以血缘关系为中心的其他民族家族不同的是,回族家族中,夫亡,妻可自由改嫁,无须征得全家族的同意。这与伊斯兰教不赞成守寡的教义有关。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随着回族妇女知识层次与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城市中渐渐萌生了以姻缘关系为重心的回族家族关系结构。在这类为数不多的家族中,姻缘关系只侧重维护家族中本人的亲子关系,承认长辈老人,但不服从老人的约束,妻与夫处于平等地位,共同支配家族。姻缘关系以夫妻间的感情融洽为主,家族血缘的延续处于次要地位,生子与否或能否生育都是次要的,即夫妻恩爱高于一切,对老人的赡养观念趋于淡薄。这类家庭父母基本不需要子女在经济上的资助,夫妻双方对自己负责,结婚、离婚、再婚的约束力只取决于夫妻双方。

宁夏汉族家族的构成情况与回族家族的构成基本相同。

家族,在最初阶段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家族,由“祖母―母亲―女儿”构成了母系血缘集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母系家族逐渐为父系家族所取代,形成了 “祖父―父亲―儿子”所构成的血缘集团。又由父系大家族分解为若干个体家庭。每个家庭成为组织生产、生育子女、相互依存的最小的社会细胞。家庭是由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形成的,作为妻子的一方通过婚姻,嫁入(亦即加入)丈夫的一方,生儿育女,组成家庭。同辈、上辈、下辈的血缘关系不断扩大,形成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他们的组合便形成了家族。

山西的家族,从前是典型的“九族”制,如果以本人为基准,向上辈推衍四代,再向下辈推衍四代,合起来共九代,即:本人以上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和本人以下的儿子、孙子、重孙、玄孙。

旧时立宗法、定丧服,皆以此为准,也就是《书?尧典》所说的“以亲九族”。山西农村论起亲族的远近,常常要问:“出了五服没有?”所谓“五服”,是指人死以后丧葬仪式中的丧服制度,按照亲属的亲疏关系,将孝服分为五种,即:斩?、齐?、大功、小功、缌麻。最重的是斩?,这种孝服用粗麻布做成,不缉边,断处外露,服期三年,是子女为父母守孝之服。最轻的是缌麻,这种孝服用细麻布做成,要缝边,服期三个月,是玄孙为高祖守孝之服。不出五服为本家,出了五服为同宗。

山西传统观念崇尚“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以“四世同堂”、“五世其昌”为荣,向往家族发达兴盛,繁衍不息,长盛不衰。这种以血缘家庭传承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心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国民性及其文化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广泛冲击,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数世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少,由一对夫妻和一两个小孩组成的核心家庭越来越多。家庭规模渐趋小型化,以晋南临汾市为例,明万历(1573―1620)时,户均5.7人;清乾隆(1736―1795)时,户均3.6人;清光绪(1875―1908)时,户均3.7人;民国三十八年(1949)户均4.93人;1982年户均4.4人,1990年户均4.24人

。以家庭血缘关系来看,山西民间虽然崇尚四世、五世同堂,而最普遍的还是三代户、二代户。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代户、二代户逐渐增多,儿子结婚后与父母分家另过,生子女后演变为二代户,而老父老母离子索居,成为一代户。仍以临汾市1980年普查为例,制表如下

1990年晋南临汾市家庭血缘关系

类 别

总户数

单身户

一代户

二代户

三代户

四代户

五代户

户 数

131773

3792

9357

91093

26346

1184

1

比 例

100%

2.9%

7.1%

69.1%

20%

0.9%

0%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