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家族祭祀习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家族祭祀习俗

分类:【中国民俗】

有关祭神的族规,我们仅以宁古塔瓜尔佳氏的公祭为例。在黑龙江省宁安市宁西乡依兰岗满族村,世世代代居住着瓜尔佳氏的一支,他们的始祖是尼雅哈那,祖居长白山郭宸地方,后移居宁古塔。瓜尔佳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正黄旗俗称“从龙八户”,汉姓为关姓。

满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是萨满教,清人何秋涛《朔方备乘》中说:满族“除神之巫曰萨麻,帽如兜鍪,缘檐重五色缯条,长蔽面,缯外悬二小镜如目状,著绛布裙,鼓声阒然,应节而舞”。这一宗教信仰,在瓜尔佳氏中,至今仍在承传。他们信奉“祀神为先,敬祖为大”,所以祭祀祖先神的仪式极为隆重。一般祭祀为春秋两季,祭祀仪式已成族规定制。

在家祭堂门前,挂起“草标”,这是举行家祭的标志,戴狗皮帽子的人,身穿重孝的人,见此“草标”,不准入内。满族把大黄米视为祭神的圣物,决定举办家祭后,首先要“震米”,即在鼓声中淘米,认为这样先人才能享用。他们用大黄米蒸成撒糕,用撒糕做祭品,这其实是对谷物的崇拜。

首先祭的是南位祖神。悬挂的绫子条,就象征着祖神,被称为“神衣”。达萨满在神前诵读《佛罗密》祷词,其意是敬请祖神赐福,保佑族人年丰人寿。

满族崇尚神树,在满族的渔猎文化中,把树视为通天的阶梯。依兰岗满族村的瓜尔佳氏,有两棵神树,一棵是挺拔的苍松,一棵是村头的古榆树,每当举行家祭时,就要祭祀神树。

依兰岗满族村的瓜尔佳氏,是宁古塔第一任将军巴海的后裔,因巴海后来调任吉林乌喇,走时把祭祖用的链子神刀带走了,所以留宁古塔这支,祭祖时就不甩练子神刀,而改为甩香碟。

下午要祭祀的是北位祖神。满族祭祀用的香叫“安楚香”,很有民族特点,是用达子香花的叶子,阴干后碾碎磨成细面而制成的;香炉是木制的,满语称为“撇列”。点起这安楚香,顿时清香满室。腰铃,是满族萨满的重要法器,舞动起来讲究优美的腰铃架,萨满舞动腰铃,敲起扁鼓,唱起神歌,以此既娱神,又娱人。按照祭祀的程序,请北位祖神归位时,要留下一位达玛法神,接下来跳猪神和避灯祭。满族人喜养猪,祭祖时要用猪,杀祭猪前,要先往猪耳中灌酒,如猪甩头嚎叫,族众皆喜,认为祖先神已领牲了。如果猪不甩头也不嚎叫,认为老祖先不喜欢这头猪,就需另换祭猪。

杀祭猪时称为“升猪”,杀后褪净,要把猪卸成十八件,放锅中用开水煮,后把十八件合成完猪,摆在祭祖的神案上,族人跪拜,敬请先人享用。

满族为什么要举行避灯祭?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纪念佛托妈妈,瓜尔佳氏称为“达玛法”,又称“大佛门”。佛托妈妈原是明朝李总兵的爱妾,因她救了努尔哈赤,触怒了李总兵,李总兵把她打死后扒得赤身露体,努尔哈赤曾向她发誓,认为她是再生父母,得帝后先敬夫人,后敬父母。因她是赤身露体的,所以祭时要避灯。另一种传说是早年举行祭祀时,青年男女就在此时寻爱,所以要避灯。其实这一习俗的形成是对女神的崇拜。

学唱神歌 (宋德胤 摄)

满族人吃祭肉称为“吃肉大典”。《呼兰府志》说:“朝祭讫,食福胙,亲友毕至,方盘代几,实肉其中,盆下藉以油纸,不设几案。”瓜尔佳氏的食肉大典也正是这样,能吃者为喜,谁来吃都欢迎,这是原始的均分猎物古俗的遗留。

满族人认为宇宙分为上中下三层,通常称为“三界”:上界曰天,居住着天神、各种自然神以及动植物神,祖先神也都居住在这里。中界曰地,人及万物居住在这里。下界曰地狱,地神及魔鬼居住在那里。索木杆便是神杆,是神树的象征,神杆能通上界,所以祭杆也就是祭天,祈求祖先神及诸神保佑平安丰年。祭时要把饭和肉装入索木杆头的草囊。这是为了祭祀乌鸦,对乌鸦的崇拜。满族是把乌鸦视为神鸟,民间更有乌鸦救主的传说,祭天的同时也是为了祭乌鸦。祭祀时所用的三块神石、帐篷,是对渔猎生活的留恋,祭祀中在院中吃的称为“小肉饭”,在屋里吃的称“大肉饭”,这都是对野炊的回忆。

祭祀中的换锁祭实际是对生殖的崇拜,祭祀时所用的鱼,是象征多子多孙;所用的柳枝,柳叶形如女阴,满族视为始祖神。换锁这一信仰习俗,是祈求后继有人、人丁兴旺。瓜尔佳氏的家祭,在传承中形成了规则,祭祀的时间、场所、程序、神器、供品、礼仪、祭文,族众都必须遵循,其规则是单独成册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