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法与族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家法与族规分类:【中国民俗】 (一)家法与族规家训族训。安徽宗族大多都有家训族训,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桐城张氏家训最为著名。桐城张氏家训《聪训斋语》和《澄怀园语》,出自清代重臣张英、张廷玉父子之手。他们总结祖父辈立身立言、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参以切身感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训子戒律。 张英一生以“谨慎”处世,将“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奉为座右铭。《聪训斋语》是一部教训子孙持家、治国、读书、立身、做人之箴言,他告诫子弟“务本力田,随分知足”、“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为人生颐养第一事”,持家要“俭于饮食”、“俭于交游”,为官“勤政清廉”为第一要务,做人要“厚重谦和”。张英的《聪训斋语》,不仅使其子孙后人受益匪浅,而且为名人方家所看重。 张廷玉的《澄怀园语》是以言官、训子、关心百姓疾苦等内容为主。他认为为官清廉乃分内之事,为官第一要“廉”,养廉之道,莫如能忍,拼 命强忍,不受非分之则。为人处事首先要求“一言一行,常思有益于人,惟恐有损于人”。“处顺境则退一步想,处逆境则进一步想”。他告诫子孙“生富贵之家”切切不可“染纨绔之习”。后人评价家训《澄怀园语》为:“修齐治平之道即于是乎在焉!”家训之类虽说与家法族规同类,但家训是道德规范的说教,表现为教化与训导,而家法族规代表的是强权,并伴随着惩罚和恫吓。 安徽每个宗族都有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家法族规,其主要内容有:圣谕当遵、和睦乡里、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宗族当睦、名分当正、婚姻当谨、闺门当肃、制御仆从等方面。 圣谕当遵。旧时认为,封建皇帝的“圣谕”中,含尽做人道理。凡为忠臣,为孝子,为顺孙,为圣世良,皆由此出。 明代朱元璋劝民谕旨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清代康熙的劝民谕旨是:“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警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完税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对此,家谱一般都要照录,置之于扉页,并在家法上规定遵行。如《休宁宣仁王氏族谱?宗规》开篇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仙源吴氏宗谱》卷一,首先列举了清朝康熙皇帝的“圣谕广训”。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中国人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所以,所有宗族都把孝作为人生和宗族头等大事,写进家法族规。《华阳邵氏宗族》卷十八《家训》说:“孝为百行之原,人子所当自尽者,大而扬名显亲,小而承颜顺志,皆孝也。”《武口王氏编统宗世谱庭训八则》第一则《孝》说:“生我者谁?育我者谁?择师而教我者谁?虽生事葬祭,殚力无遗,未克酬其万一。苟其或缺,滔天之罪,尚何可言。” 在宗族内部,同辈年长者、长辈、房长、族长、宗子等;在宗族外部,地方缙绅,地方官吏等,都属于“长上”。家法族规规定,对长上要“尊敬而推崇之”,要“恭顺退逊,不敢触犯”。凡是以少犯上、以卑凌尊者,执而笞之。 和睦乡里、族人。许多宗族对外要求族人和睦乡邻,对内要团结友爱,防止冲突。黟县环山余氏宗族《余氏家规》规定:“邻里乡党,贵尚和睦,不可恃挟尚气,以启衅端。”对于“兴讼”、“械斗”的恶习,《余氏家规》规定:“族众务宜痛惩,毋相仿效,以保身家。其有子弟三五成群,讥此赛彼,甘靡荡造端生事者,族众不许干预外,仍各重罚,以警其余。其有轻听肤诉望风鼓众者,一律重罚。” 在宗族内部要加强团结,怜幼弱,恤孤寡,周窘急解忿竟,防止冲突。歙县东门许氏宗族《许氏家规》规定:“族之人,其初一人也。一气流传至于云,仍有不可穷也,是可无敦睦之义乎?其喜必相庆,戚相吊,岁时问遗,伏腊宴会,排难解纷,用急爱护,以分相临。”族人“凡遇灾患,或所遭不偶也,固宜不恤财,不恤力以图之,怜悯、救援、扶持、培植,以示敦睦之义”;“凡遇孤儿寡妇,恩以抚之,厚以恤之,扶持培植,保全爱护,期于树立,勿致失所;为之婚嫁,为之表彰,伯叔懿亲不得而辞其责也”。 婚姻当谨,闺门当肃。婚姻论门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遗风流俗。普遍认为,门第不对,既辱祖宗,又取讥诮。因此,许多家法宗规把“门当户对”作为婚姻关系的一条准则,令宗族子弟依法择婿和选媳。如绩溪华阳邵氏宗族《新增祠规》规定:“婚姻嫁娶,须择阀阅相当者,不可下配匪伦,致辱祖先,违者即不得入祠。”歙县《洪氏族谱?宗规》认为“世家名不与贱寓”。祁门《金氏统谱?家训十条》规定:“不可与奴佃为亲。” 各地宗族对妇女制定了种种清规戒律。歙县潭渡孝里《黄氏家训》规定:“风化肇自闺门,各堂子姓当以四德三从之道训其妇,使之安详恭敬,俭约操持。奉舅姑以孝,事丈夫以礼,待娣姒以和,抚子女以慈,内职宜勤,女红勿怠,服饰勿事华靡,饮食莫思饕餮,毋搬斗是非,勿凌厉婢妾,并不得出村游戏,如观剧玩灯、朝山看花之类,倘不率教,罚及其夫。”歙县《许氏家谱?宗规》规定,妇女应深居简出,不许和斋婆尼姑往来。不幸寡居,则丹心铁石,白首冰霜。 来。不幸寡居,则丹心铁石,白首冰霜。名分当正,制御仆从。休宁宣仁王氏宗族《宗规?名分当正》规定:“同族者实有名分,兄弟叔侄,彼此称呼,自有定序……我族于趋拜必祈于恭,言语必祈于逊,坐次必祈依于先后。不论近宗远宗,但照名分序列,情实亲洽,心更相安。”绩溪龙井胡氏家族《明经胡氏龙井派祠规?正名分》载:“下不干上,贱不替贵,古之制也。” 黟县环山余氏宗族《余氏家规》规定:“家下奴仆,无所统率,致多恣肆。不论各房远近,分作十班,择伶俐十人长之。其长一年一易,俱要系腰,以别贵贱。有呼即至,有令即行。如有抗违主命,侵害各家山场,及在外饮酒生事,并自相詈殴者,其长禀于家主重治,以警其余。”《新安程氏阖族条规》规定:“族属既众,仆必多。尚主仆之分不严,则豪奴悍婢敢与弱主抗矣。自后不特犯本主者罪不容于死,即是他房之主,坐则必起,呼则必诺。少有干犯,告之本主痛加责治。仍遣本仆叩首谢罪于所犯之家,毋得宽纵,以失体统。本主姑息而曲护之,则鸣于众,共斥其主,公责其仆。此君子小人之大分,不可不正者,慎毋忽之者。” 除以上内容外,宗族的家法宗规还对宗族的重大活动、宗族事务做出相应的规定。家法宗规虽是一种民间的私法,但却得到封建政权的认可,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实际上与国家法律具有同等的效力,它对于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