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家法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家法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分类:【中国民俗】

在一些基本的方面,各民族的家规、家法大体相同,如遵循家庭伦常次序、尊老爱幼、扶老携幼、孝敬父母、热情待客等等。但各民族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遵循家庭伦常次序,主要表现在长辈和年长者在家庭与社会事务中占主导的、支配的地位,晚辈和年幼者应当服从。贵州各民族中的家庭都是父系家庭,因此在一个家庭内,从性别来说,是男为主,女为次;从辈分来说,是长辈为主,晚辈为次;从年龄来说,是年长者为主,年幼者为次。长兄,特别是大哥,在家庭中的地位仅次于父亲,故民间有所谓“长兄为父,长嫂为母”、“有风吹大坡,有事找大哥”之说。父亲在世时,大哥协助父亲处理家政,而当父亲年老体衰时,大哥自然就担当起弟妹的教育、婚嫁以及家庭中的生产、生活安排等种种事务。另外,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说话、做事时要分清男女界限。很多民族都不允许男性长辈和儿媳、孙媳开玩笑,兄长和弟媳、弟弟和嫂子之间说话也要庄重,注意分寸,即使是夫妻,也不能当众表现得过于亲密。家庭、家族的兄弟和姐妹之间不能谈恋爱,更不能发生性关系。

由于这种约定俗成的主次和伦常关系,晚辈和年幼者对长辈和年长者就不能直呼其名。长辈和年长者对晚辈和年幼者一般不受这个限制。但在一些民族中,当晚辈和年幼者成家生子后,长辈和年长者就不再直呼其小名(乳名)而改称其书名或用别的称谓了。如在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中,当一个人有了孩子以后,长辈称其书名,或根据孩子的乳名来称呼为“博×”(即“某某之父”)、“乜×”(即某某之母)。年长者则从自己的角度称其为“侬博×”或“侬乜×”,“侬”是平辈间年长者对年龄小于自己者的称谓(不分性别)。也可以从自己孩子的角度,称其为“耶博×”或“娘乜×”,“耶”是对与父亲同辈但年纪小于父亲者的称谓,即叔叔,“娘”也即婶婶、叔娘。

尊老爱幼、扶老携幼意思差不多,都是要求晚辈对长辈、年长者要尊重、尊敬、扶助,而父母、长辈、年长者对晚辈、孩子和年幼者要关心、爱护、提携。

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尊敬主要表现在讲话时语言要诚恳,态度要谦虚和蔼,不能虚情假意、粗声大气,或出言不逊,老人讲话时不能随便打断,不能在长辈面前戏耍轻浮。不能拿别人特别是长辈或年长者的生理缺陷开玩笑,不能在老人特别是在女性长者和老人面前说下流话,不能叱骂和动手打长辈和老年人。小辈对长辈尤其如此,特别是不能叱骂和打父母。如果哪家发生小辈叱骂或打长辈、父母的事情,将受到邻里和社会舆论的同声谴责,家族也将召开会议,对当事者进行惩罚。不能对长辈和老人说谎,不能在长辈面前跷二郎腿,对丧失劳动力或行动不便的长者要主动帮助,比如为他们做事、行走时搀扶等等。在水族家庭中,父亲有绝对的权威,因此孩子对父亲的“尊”表现为敬畏,而对母亲的“尊”则表现为敬爱。比如,见父亲从地里干活回家,儿女就会马上端来板凳让父亲坐下休息,并打来洗脸水和洗脚水,等父亲洗完后倒掉脏水,再给父亲递上烟杆,为老人点烟。吃饭时,盛上饭,双手递给老人。自己有什么重要事情,必须先和父亲商量,听取老人意见。老人讲话时,不能随便打断,要等老人讲完后才发表自己的看法。

爱幼和携幼,主要体现在父母对未成年孩子生活的关心和呵护,依据社会道德观念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其思想品德和人格健康发展;同时还体现在长辈和年长者对小辈和年轻人的关心和爱护。各民族中均有类似“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等说法,说明社会普遍认可家长对孩子的体罚,而且体罚被认为是对孩子爱护的一种特殊方式。但对孩子的体罚一般限于父母对子女,祖父母和其他长辈均没有施以体罚的权力;体罚必须是在孩子非常顽皮、严重违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情况下,为了教育孩子而施行的,不能为出气而打孩子;体罚只能是象征性的,使孩子皮肉受到刺激、起到警醒的作用即可,不能伤及筋骨,更不能使孩子致残,否则将受到家族和社会舆论的谴责。

在各民族的家规、家法中,孝敬父母是一条普遍而重要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顺从父母,关心父母健康,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当父母年老体弱不能自食其力后,要赡养父母;父母去世,要为其送终,操办丧事等等。为人子者在家里不分尊卑长幼,不仅不服从和尊重父母,反而对父母颐指气使,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忤逆,为社会所不齿。

家规、家法还体现在待人接物方面。比如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应该怎么表现,出门做客时又应该注意什么等等。当家里来了客人,要求热情周到、文明礼貌;出门做客,要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在外做事、与人打交道要举止得体、与人为善、不亢不卑,等等,这些在各民族中都是相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各民族也不尽相同。比如布依族家中如果来了客人,家里每个人都要给客人打招呼。打招呼时要加称谓,不加称谓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和不尊重客人。如果刚从地里干活回家,见家里来了客人,要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不能从客人面前走过,如果不得不从客人面前走,要先说:“对不住,从您面前过一下!”客人到家,一般由家里与客人年纪相当并同性的人陪同,来的如果是男客,要给客人分烟倒茶。吃饭时,男客由男主人陪席,女客由女主人陪席。入席时,要请客人中的年长者坐上席。如果杀鸡待客,吃饭时要把鸡头夹给客人中的年长者。在客人没吃好而自己已吃饱的情况下,要放慢速度,等客人吃好后才放下筷子,邀客人离席到客房喝茶。客人要走,应尽量挽留客人多呆些时间,如果客人执意要走,客人离开时,要给客人送行,嘱咐客人慢走,下次再来作客。出门作客,到了主人家后,要给每个人打招呼,除非主人邀请,不能随意在主人家里东看西看,东翻西翻。主人递烟递茶时,如果有主人家里人陪坐,要先谦让给陪坐的主人。有长辈进屋,年轻人要起立让座。不能坐主人家的门槛上。冬天坐在火炉边,不能踩主人家的三脚架。入席时,不能一下子就到上席或下席入座,尤其是年轻人和年幼者,在入席者中有长辈或年长者的情况下,更应该推让。吃饭时,要注意吃相,不能一上桌,想吃什么就自行其是、狼吞虎咽。席上,陪客人吃饭的主人都会邀约客人夹菜甚至给老人或年幼者夹菜,应当在主人邀约后才夹菜,主人邀约夹什么菜就夹什么菜,不能喜欢吃什么就夹什么。离开主人家时,要给每个人道别,表示感谢,邀请主人有空到自己家里作客。

总之,家规、家法既规范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行为,也规范家庭成员与社会中各种关系的人打交道时的言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