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禽家畜饲养习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家禽家畜饲养习俗分类:【中国民俗】 皖北、皖中一带,俗将农历正月上旬定为家禽家畜及俗物的“生日”。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十分别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俗、九油、十麦(皖北地区为九果、十菜)。如初一鸡生日这天,要撒白米饭给鸡吃,予以特别照看。 养鸭(程中摄) 为使六畜平安兴旺,皖北、皖中一带春节时在牲口槽头贴吉利的对联,除夕时要给牛吃饭(喂蒸馍)。安庆太湖等地,秋收结束,各村庄都要请道士上门“扎牛禁”、“闹五猖”。扮“五猖”的五人涂上花脸,手执钢叉,口中呼喊,到各户牛棚中走一趟,为之“驱邪”。农历正月初七傍晚,每家人都手执鞭炮一挂,在鸡窝前燃放,边走边呼喊,一直燃到大门外,叫做“赶毛狗(狐狸)”,并在室内烧樟树叶。室内香气弥漫,樟叶还噼噼啪啪作响,意为“驱瘟”。 农村视养猪为聚财积肥之路。皖西地区,仔猪出窝时,要选吉日。孤寡老汉才养公猪,以供配种,一般人家忌养。农民春节前杀年猪,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前。皖中、皖南一带,宰杀牲畜时,忌杀两刀。宰杀时,血喷得远认为可喜,不见血则视为不吉利。 皖中、皖西、皖南等地,群众孵鸡、鸭、鹅,上蛋时要择吉日,选窝要避“太岁”,忌养八只鹅。立冬前,一般要宰杀鹅鸭,加以腌制。宰杀当年养的鸡鸭时,第一只的血要洒在野外,敬奉“黄大仙”(黄鼠狼)。安庆太湖一带,农家妇女杀鸡时,一面拔鸡颈上的毛,一面为鸡祷告:“脱去毛衣换布衣。”视其来生转胎为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