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密印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密印寺

分类:【传统文化】

在长沙市宁乡县沩山乡。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是南宋著名佛教寺院,后屡修屡焚。密印寺一词来源于印度三密的教旨,即口密(口诵真言)、手密(手结契印)、心密(心作观想)。现存大殿、东西配殿、藏经阁、山门等建筑物。山门题额:“十方密印寺。”门联云:“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藏经阁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建,大殿于1933年重修。重檐歇山顶,高约27米,殿基和殿内外38根柱全为白色花岗岩,金色琉璃像,故有“万佛殿”之名。像身饰金,光彩夺目。附近有唐裴休墓和宋理学家张?墓。

位于县西80公里的沩山。沩山是宁乡风景区,“山木清华,如行桃源辋川”(清同治年《宁乡县志》)。寺系唐元和二年(807),宰相裴休为灵佑禅师建。山门题额为“敕赐密印禅寺”。密印,指印度向中国传入佛教密宗。灵佑禅师是来自衡山南岳的仰山宗的高僧,故寺门门联曰:“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唐时,寺内有千僧锅、万斛洪钟。明万历年间被焚毁,崇祯二年(1629)复修。清康熙八年(1669),加铁瓦。康熙十年,铸五千多斤铜钟。现存大殿、东西配殿、藏经阁。山门,是公元1934年至1938年所建。大殿殿基和四周有38根石柱,全是白色花岗石。殿内四壁砌以陶砖,每砖模佛一尊,凸文,共有12218尊贴金佛像,金碧辉煌,号“万佛殿”。寺内外不乏含有故事传说的景物。寺内一块高五丈、围二丈的黑色石,上有二孔,相传为裴休妻陈夫人斋僧处,一孔出油,一孔出盐,称为油盐石。寺外还有回心桥、来木井、养生池、仙人献宝、龙王井、芦花水、镜子岩、狮子岩、万人床、白果含?等“沩山十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