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寒山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寒山寺分类:【传统文化】 在江苏苏州市阊门外枫桥镇。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住持,遂改今名。原寺毁于战火,清末重建。寺内有寒山、拾得像以及历代名人岳飞、陆游、唐寅等题咏寒山寺诗文等碑刻。唐代诗人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随诗名扬天下。 在江苏苏州城西5公里的枫桥镇。始建于梁代,名为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和拾得来此寺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了《枫桥夜泊》一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千古传唱,使此寺名声大噪,尤以寒山钟声闻名海内外。现寺内有寒山、拾得金身塑像。原钟早已失传,明嘉靖年间新铸一口悬于钟楼,后流入日本。1906年,日人募铸青铜钟一对,一只悬于日本馆山寺,一只悬于寒山寺大雄宝殿内,反映了日中人民的友谊。寺内碑廊内还有岳飞、文征明、唐伯虎、康有为的诗文碑刻等胜迹。 在苏州市。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住持,遂更名寒山寺。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赴京赶考落第,途经寒山寺,夜半闻钟声而作《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次年再度应试,一举中第成名,专程到寒山寺烧香还愿。钟声诗韵,脍炙人口,后人把寒山寺当作吉祥、消灾的圣地。该寺屡建屡毁,现存建筑均为清末重建,有大殿、藏经楼、钟楼、枫江楼、碑廊等建筑。张继诗中所咏古钟命运多舛,据《寒山寺志》记载:“钟遇倭变销炮。”又传古钟在明嘉靖年间流入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人士募仿铸唐式青铜乳头钟一对,一留日本观山寺,一送寒山寺。日本有除夕之夜听寒山寺钟声的习俗,相信“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人生的108个烦恼可随着除夕之夜的108响钟声而解脱。 位于阊门外枫桥镇。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唐贞观时,名僧寒山、拾得来此住持,遂名寒山寺。后多次兴毁。现存建筑为光绪、宣统年间(1875―1911)重修。山门前有照壁,立于石驳岸上,左右置石级供泊舟。山门面阔三间,硬山造。山门内有大雄宝殿,殿前左侧为寒山拾得像堂,右为罗汉堂。大殿左后为藏经楼。楼下为碑廊,壁嵌宋人写《金刚经》石刻等。廊左端有钟楼,原置唐铸大钟已失所在,相传已流入日本,现存铜铸巨钟系清光绪三十年(1904)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所造。另有日本人士于1906年募铸的青铜乳头钟,悬于山门内。唐人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名因此广播遐迩。碑廊内有俞樾手书《枫桥夜泊》石刻。寺前枫桥,唐人写经中或作封桥,因张继诗正名为枫桥,由是亦名声大振。明人高启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今枫桥是清同治六年(1867)修建的单拱石桥,跨于江南大运河支流上。寒山寺从1979年开始,每年举行“除夕撞钟”活动,深受中外游客欢迎,以为“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