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重视价格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作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重视价格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作用几十年来,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是不断上升的。1950—1957年,政府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根据农产品市场的产、供、销情况,不断调整收购价格。1957年全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比1952年上升7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期全省社会农副产品收购金额上升1. 6倍。1958—1978年,统购、统一收购的农副产品品种增多,1967年又冻结物价,不分农副产品的年景丰歉,不分季节,不分产地销地,不问市场供求变化,收购价格长期不变,导致许多农副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时经21年,1978年的全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指数仅比1957年上升98.5%,社会收购量仅上升75%。1979—1990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国家大幅度调高了一批主要农副产品价格,之后又相继放开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由产销双方议价成交。仅历时12年,1990年全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指数即比1978年上升1. 56倍。这一时期,由于重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改变农产品收购价格长期偏低的不合理情况,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经济作物等农副产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市场物资丰富,社会农副产品收购量成倍增长,城市主副食品供应情况显著改善。1990年全省社会农副产品收购额比1978年上升3.88倍。如鲜蛋,1978年仅收购2 017吨,1979年其购价由每50公斤65. 13元调为84. 78元,提高30. 17%以后,当年收购量就猛增到8 119吨,增长3.03倍。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