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对谷神的信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对谷神的信仰分类:【中国民俗】 对谷神的信仰,集中体现在“添仓节”的民俗活动中。正月二十俗称“小添仓”,预祝夏粮丰收;正月二十五为“老添仓”,预祝秋粮丰收;有的地方是正月二十三为“添仓节”。最普遍的习俗是用黍面蒸熟捏成灯盏,黑夜里放置于粮仓、粮瓮、面缸上点燃,祈求粮满仓面满缸,并有“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谚语。有的用草木灰在地上撒成圆环,代表粮仓粮窑,圆圈内放五谷杂粮,叫“压仓”,在圈内燃放鞭炮,意思是粮仓爆满。岢岚、五寨等地还把灰堆和五谷保存若干天,然后拨开察看,哪种粮食发芽率高,就预兆适宜种哪种作物。 在秋收打谷时,将木锨插在谷堆前部,象征头,将扫帚插在谷堆尾部,象征尾巴,左插杈右插耙,象征翅膀,然后吃谷子糕。吃之前,主人要将糕盘放在谷堆前,上香跪拜,再掐一点糕抛向空中,口说:“这是给老天爷的”;掐一点给谷堆,说:“这是给谷神爷吃的。”然后才能装运谷子。孩子们则分抢谷子糕。打谷场上不得空滚碌碡,打好攒成堆的粮食不准估数,尤其不能说“满”和“多”字。曲沃县一带小麦收打完毕,要将麦秸再滚轧一遍,然后把麦秸归成一垛,叫“积秸”。垛中央放一蒸馍,称为“积心”,剪黄色小纸旗插于场内,吃油糕庆祝麦收平安完成。晋南各县小麦归仓后都要走亲戚,互问收成,互赠火烧(面饼)表示祝贺,俗称“看麦罢”。晋北原平一带麦收后亲家母互相看望,名曰“缀节”。 此外,添仓节还有用灯盏占卜雨水以祈丰年的活动。做法是用黍面捏五盏灯,灯口分别捏出四个角、五个角、六个角、七个角、八个角,分别代表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上笼蒸,看哪个灯盏内的积水多,就预兆哪个月雨水多。另外,有的地方如乡宁县,三月三日要向小麦祭拜,传说是小麦的生日,盼望这一天天晴气朗,预示麦子丰收。 农事中的禁忌也不少。过去,谷子打好后不用女人装,怕把谷子少了。装谷时不用簸箕而用斗,说簸箕是往出簸的,斗才是往回装的。装谷时不能说“不多了”、“完了”等不吉利的话。另外,像二月二是龙抬头节,女人禁忌用针,怕把龙王爷眼睛刺瞎,不能行云布雨,等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