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导引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导引图分类:【文化精萃】 记载导引术式的帛画。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据墓葬年代(前168)推断,帛画最迟绘于西汉初期。画高50厘米,长约百厘米。图分4列,每列11幅,共44幅。每幅图绘一导引术式。图上人物,有张手、挺腰、弯腰、跳跃、转头等各种动作。每个术式彼此独立,互不关联。是迄今中国考古发现中最早的一件健身图谱。 导引图是一幅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这幅帛画复原后,长约1米,宽为半米。上面绘有44人,分列成4排,每排11人。人像高9-12厘米,从形态和服饰看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穿长袍,有的穿短裙短裤,还有裸背的。其衣冠均为当时庶民所习用的样式。每个图象为一独立的导引术式,图侧并有简单的文字说明。这幅《导引图》充分反映了当时导引术式的多样性:从功能方面既用于治病,又用于健身。导引的形式有立式导引、步式导引(即“步引”)和坐式导引;有徒手的导引,也有持器物的(如杖、鞠等)导引;有配合呼吸的导引,也有纯肢体运动的导引。此外,还有大量模仿动物形态的导引(如“熊经”、“鸟伸”等)。从《导引图》所绘制的各种导引姿势、运动形态的动作名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导引术极为盛行,内容丰富,影响很大。 1973年发现于湖南省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幅绘在缣帛上的健身图谱。图前没有总名,只是每个图像侧旁有题字,从运动姿态和所标文字的内容推定,应是古代的《导引图》。“导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据《庄子?刻意》(李颐注)就是“导气会和”、“引体会柔”,《庄子?刻意》还讲道:“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行之士,养行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可见导引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体育方法。《导引图》复原后,长约100厘米,高约50厘米。上面绘有四十四人,分列成四排,每排十一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穿长袍,有的穿短裙短裤,甚至有裸背的。个别人手持器物。图上标示的文字,部分已经残缺,现在尚存三十一处。从能够辨认的文字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描述运动的姿态。有伸展、屈膝、体侧、腹背、转体、全身、跳跃、舞蹈等肢体运动;有呼吸运动;有使用棍棒、沙袋、盘碟和球类的器械运动。如“以枚通阴阳”、“印滹”(仰呼)。二类是说明这类运动是摹仿那种动物的物态。 如“北”(鹞背)、“□狼”、“ (龙)登”、“?”(鹰鹞一类的猛禽),“熊经”、“鹤□”等。三类数量最多,也最重要。它是说明这种运动方法所针对的病症。如“引聋”、“引渺责(积)”(一说是脚积,应是下肢运动不便症),“引颈”、“引炅(热)中”、“引温病”、“坐引八维”(可能表示手足四肢气血透达的意思)、“引 (?)痛”等病症。 “引”就是用导引术来治疗某些疾病。《导引图》所记各种疾病和运动姿态的名称以及动作形象,可知导引疗法,不仅成为我国医学上主要治疗方法的一种,而且也是很好的保健体操运动。此图为研究我国独特的“导引”疗法的源流和发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