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寿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寿星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南极仙翁”、“南极老人”。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碉。本为西宫南极老人星,现代天文学将其划入船底座,位于南纬五十度稍南。古代星相家称其为主司国运寿昌之星。《史记?天官书》云:“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正义》曰:“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见,国长命,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也。”秦汉至明朝,历代王朝将寿星列入国家祀典。宋朝时,民间又视其为主司人间寿命之神。其祀像常为拄弯曲拐杖老者。明以后,民间常将其绘成长脑头,高脑门,手拄弯曲长拐杖,银发长髯的老翁。也常将寿星与福星、禄星三合一,合称“福禄寿”。有关南极仙翁的传说故事,多散见于宋、元、明、清史籍中。旧时为长者作寿时,皆在堂屋中央挂寿星图,西侧配以寿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届时还吃长寿面。此外古时寿星也指东方苍龙七宿的角、元二宿。现代天文学将二宿划为室女座。《尔雅?释天》曰:“寿星,角元也”。郭璞注:“数起角元,列宿之长寿,故曰寿。”唐宋时,曾将二宿与南极老人星一起奉祀。 亦称“南极老人星。”关于寿星,有两种说法,一说寿星是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宿,郭璞注《尔雅?释天》即持此说;另一说寿星是西宫的南极老人星,《史记?天宫书》云:“(西宫)有大星,曰南极老人星。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此说较前说影响为大,因此寿星亦称“南极老人星”。但两种说法原没有十分冲突处,秦汉立祠单祀南极老人星,而到唐代,则合祀南极老人星和角亢七宿了。《通典?礼四》:“开元二十四年七月,敕宜令所司特置寿星坛,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人格化寿星的出现,大约在元明之际,明小说集《警世通言》中有“福禄寿三星度世”的故事,写寿星是位老人,能降伏妖魔,乘白鹤升天。《西游记》中,寿星已被猪八戎呼为“肉头老儿”,看来那时传说中寿星高脑门的特点已十分突出了。现在民间的寿星像,画寿星作一白发老翁,肉头高脑门,拄弯头长拐柱,有时还手捧一颗硕大的寿桃。 寿星常常出现于贺年卡上,他身材高大而不肥胖,有着长长的白须,拉长了的头部,头上常常是秃的。他一手拿着个桃子,这是生命的象征; 另一只手拄着根有许多节疤的木拐棍。常常还有一个侍童伴着他。传说他住在南极的一个宫殿里,宫殿旁有大花园环绕,花园里长满芬芳的鲜花,有的还是仙草。因此人们也叫他“南极寿星”。 寿星是个星神,与他相对应的是“北极仙翁”。在中国人的宇宙观中,南方是生命的地方,北方是死亡的地方。因此,当“南极老人”出现时,中国就一片和平安宁。人们向他献祭,求他赐予健康而幸福的长寿。 寿星、侍童与象征长寿的桃 长寿之神在中国和日本的艺术品中都是秃头,这并非偶然: 他的拉长了的头部象征着阴茎,这当然是生命的另一种标志。寿星是最适宜于送给“老人”的画,画面上常包括寿星、寿星侍者手里拿着的桃子、寿星骑的鹿以及正在穿过祥云的鹤。 长寿的另一个象征,是中国的玛士撒拉彭祖。 在台湾,人们称菠菜为“长寿菜”,在春节时一般都要吃它。先吃叶子、再吃茎(参见面条)。 “寿”字的三种写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