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寿诞习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寿诞习俗

分类:【中国民俗】

长寿是人类的追求,进入文明时代,对多子、多寿、多福的渴望更为迫切。《尚书?洪范》有“五福”(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中命。”)之说,更把“寿”列在首位。川人常说:“越老越好越有福。”以“寿”为“福”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四川省汉、彝、藏、羌等族素有庆诞辰、满月、周岁……的习俗,寿礼,实是诞辰诸礼仪的延续。但少数民族举行寿礼者,却极少见。

四川省汉族民间,人过40岁后,在“母难之期”(生日)亲朋好友会为之祝贺,主人便以酒宴酬谢宾客,俗称“做生酒”或“做寿”。过去,人们做寿颇为讲究,有“做单不做双”之说,即只能在单岁那年做寿,不能在双岁那年做寿。随着年岁的增长,一次比一次隆重,一次比一次排场。

做寿者,有的要事先发出请柬,又叫“请帖”,内书“某月某日为贱辰菲酌候光”或“某月某日为母难之期,教治菲酌候光”等。文人官宦之家,还请名人为之作寿序,或汇印成册,或雕寿文于梨木板,于寿辰之日挂于中堂。

父母寿辰之日,出嫁的女儿要带上亲手做的鞋子、寿面及衣料、酒、鸡鸭等贺礼回家祝贺,如父母均健在,不论他们是否同岁,皆为双寿,礼品均应送双份。亲朋好友也要纷纷携带寿幛、寿联、寿桃、寿面、寿酒、红烛(又称“寿烛”)、鞭炮、鸡鸭等寿礼前来祝贺。有的还赠送匾额,在鞭炮鼓乐声中挂于寿者中堂正梁之上。此时寿者的子孙和亲朋好友给寿者作揖,祝福长寿。

寿辰日的前一天晚上,在堂屋高燃红烛,老寿星(寿者)与家人在堂屋内团聚,食切面或挂面,叙家常。切面面条长,寓意长寿,俗称“寿面”。有钱的人家还要在堂屋悬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幛,贴上斗大的“寿”字。寿辰这天,于茶点摆好之后,先是做寿者穿戴整齐,叩拜祖先,继而是接受子女晚辈的叩拜。随之摆开酒宴,酬谢众来宾。有钱人还请来戏班唱戏祝贺。民国时期,有钱人家还要将绘有“松鹤图”的“寿碗”、印有祝寿诗的“寿巾”赠送给前来贺寿诸亲友,作为纪念。

60岁以上的老人做生(祝寿的宴请活动),其儿孙一定要准备许多碗,称“寿碗”。大户人家的寿碗是请人专门烧制的,上有“寿”字及一些与寿有关的花纹图案,非常讲究。有的参加祝寿的客人饭后要偷走一个饭碗,称“偷寿碗”,取与老人一样健康长寿有吃有穿之意。老人年龄越大,客人偷走的寿碗越多,主人家也就越吉利,如果客人不偷或偷走的很少,主人还要着人专门送给客人。到目前,成都还在流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