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封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封弥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糊名”。科举考试中考校试卷防止作弊的一项规定。唐始命选人在试卷上自糊姓名。宋淳化三年(992)三月,太宗复试合格进士,因之前有人击登闻鼓诉校试不公,始行糊名考校法。即由贡院糊去举人试卷卷头姓名、乡贯等。咸平二年(999),礼部试举人始选派官员专司封糊卷首加盖印鉴。明道二年(1033)诸州发解试。亦令封弥。景钓四年(1037),开封府、国子监及别头试皆行封弥法。自此,各级考试在试者交卷后,皆密封卷头,或去其卷首乡贯状,按次序编成字号。送誊录所抄成副本,用印后,付考官定等第。初考官考定的试卷,亦须封弥所定成绩,送复考官再定等第,二者如有不同,取其相近者为定。再取乡贯状字号合之,公布成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