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封禅大典的实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封禅大典的实现

分类:【传统文化】

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王朝,创立了一套严密的政治制度,又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如迁徙豪富,销毁兵器,决通川防,修治驰道,巡游地方,令黔首自实田,统一货币与度量衡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然而,真正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加强国家机器外,还必须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找寻一种理论为自己的统治制造“合法”根据,采用了战国时齐国人邹衍创立的“五德终始说”作为加强统治的思想武器。为了使自己的统治更加神秘化,依据当时的社会传统习惯和人们普遍的迷信心理状态,秦始皇在祭祀制度的统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国古代的祭祀,是古人精神生活中的头等大事,通过一系列繁琐而神秘的祭祀礼节,把鬼神迷信具体化,使它披上一层直观的外衣。古代最大的祀典是对天地的祭祀。祭天称为“郊”,祭地称为“社”。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在原有的郊社之礼的基础上,使古代传说的封禅大典付诸实现,从而统一了天地祭祀。

所谓“封禅”,是“封”和“禅”两种祭祀的合称。据《史记?封禅书?正义》的解释,“封”就是在泰山上筑坛以祭天,“报天之功”;“禅”就是在泰山之南的梁文山上辟基祭地。“报地之功”,“封禅”实际上是祭祀天地的一种特殊形式。《史记?封禅书》中记有一段管仲论封禅的话,说古时候封泰山禅梁父的君主有72家,其中可考者计12家,分别是无怀氏、虑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尧、舜、禹、汤、周成王。不过,当我们把这些记载仔细分析后,很容易看出,其仅为传说,而非信史。我国历史上真正把封禅说付诸实施的第一人,确切地说,应是秦始皇。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到了泰山下,召集随行的齐鲁儒生博士70人商量如何举行封禅大典。封禅仪式传说的不少,但是谁也没有亲自实践过,临到真正举行封禅典礼的时候,儒生们各执一是,甚至有的说,古时候封禅要用蒲裹车轮,害怕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在祭祀时还要用剥去皮的禾?编成席,等等。秦始皇听到这些议论“各乖异,难施用。”(《史记?封禅书》)斥退这些儒生,自己带大臣从山阳的路上到泰山顶上,举行了封礼,然后刻石颂秦功德,这便是著名的秦泰山刻石(刻辞见《史记?秦始皇本纪》)。然后,秦始皇一行顺着山阴的路下山,半路上忽然遇到暴风雨,他只好躲到一棵树下避雨,这棵树因为“护驾”有功,被秦始皇封为五大夫。接着,始皇在泰山下一座名叫梁父的小山那里举行了禅礼。秦始皇举行封禅大典的礼仪史无明载,据《史记?封禅书》记载,这套礼仪“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并且“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秦始皇在泰山上遇到暴风雨这件事,后来被那些遭到斥退的儒生知道了,他们幸灾乐祸,纷纷借此事讥讽秦始皇。

秦始皇封禅的举动是中国历史上把封禅大典从传说到具体化的首次实践。古人认为,凡受命的天子,如果只是搞一般的郊社之礼,而不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那就不能算完成天子就位的礼制。封禅就是表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太平,而向天地报告成功。秦统一全国以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从“秦文公获黑龙”这件事上推知自己受命于天,以水德而有天下,但这远远不够,他还需要实行自古相传的帝王封禅大典,向天地报告成功,以便使自己的统治名正言顺,让臣民们畏惧,借用天地的“神力”来为巩固统一的胜利成果服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