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将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将苑分类:【传统文化】 亦名《新书》、《心书》。中国古代专论将帅用兵的兵书。旧题诸葛亮撰,疑为后人伪托之作。南宋《遂初堂书目》中初次记载。全书50篇,约5000字。现有明、清刊本流传于世。 《将苑》集中论述了“为将之道”。它提出:将帅之所以能号令全军,是因为掌握了“兵之权”和“兵之势”。如果失去了这种权力和威势,将帅便无所依恃,“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因此,君主要赋予将帅机断行事之权。另外,将的类型各有不同,从品行上分有“仁将”、“义将”、“礼将”、“智将”、“信将”、“步将”、“骑将”、“猛将”、“大将”等;从能力上分又有“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十万人之将”、“天下之将”的不同。但无论哪类将,都须具备善知“敌之形势”、“进退之道”、“国之虚实”、“天时人事”、“山川险阻”的素质,以及“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的修养。只有掌握了各将的特点,才能因人而异,各尽其能。 《将苑》十分注重将帅的选拔,认为人的本质往往隐藏于表象之下,真伪难辨,只有多方考察才能择到真正的将才。它提出七种“知人之道”,即“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在选拔中应防止“五害”,即“结党相连,毁潜贤良”者,“侈其衣服,异其冠带”者,“虚夸妖术,诡言神道”者,“专察是非,私以动众”者,“伺候得失,阴结敌人”者窃夺军国之权。另外,它对战场上士卒个人技能的发挥也极为重视,主张根据士卒特长分出“报国之士”、“突阵之士”、“搴旗之士”、“争锋之士”、“飞驰之士”、“摧锋之士”,“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将苑》指出“人和”是军队“不劝而自战”的重要因素。只有“决之以赏罚”,使“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才能“将之所麾,莫不心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否则,“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谤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因此,主张将帅要赏罚明,法令信。此外,它认为加强训练是提高战斗力的手段,若“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但“习而用之,一可当百”。其训练方式是“或阵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令 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以至全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将苑》作为一部将帅专论集,对历代选将任将具有参考价值。 诸葛亮所著军事论著。载《隋书?经籍志》,现收入《诸葛亮集》。《将苑》,亦称《心书》,一卷,共50篇书中博采《孙子》、《吴子》、《六韬》、《左传》之言,从各方面论述了为将之道,一事一议,言简意赅,颇能发人深省。如强调将领与士兵“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出师以律”,“法若画一”,以及将领应具备因机立胜的智谋,执法画一的威严,率先垂范的作风等等,体现了诸葛亮用兵、治军的思想特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