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尚书令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尚书令

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尚书台(省)的长官。秦代始置,汉沿置,为少府属官,掌管章奏文书。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改称“中书谒者令”。成帝时改用士人。东汉时政务归尚书,尚书令遂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总揽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职权渐重,实同宰相。隋唐时总领众务,总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因太宗为秦王时曾任此职,不设,尚书省长官仅至右右仆射。宋时名位日高,淳化三年(992年)升至太师之上,掌佐皇帝设政,奉行诏命。为亲王及使相兼官或赠官,非实职,亦无专任者。明代废置。

官名。秦少府置尚书,以令、丞掌通章奏。汉武帝时地位稍显,令秩千石。东汉光武帝以后,尚书台成为纳奏出令机关,置尚书令1人为长官,主赞奏,负责将尚书收纳的文书上奏皇帝; 皇帝诏书经尚书令印封下达公卿百官,总掌尚书台事务及各属官。朝会时,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皆专席坐,京师号为“三独坐”。若以诸公任之,则增为二千石。魏、晋、南北朝皆置为尚书省长官,别称端撰、朝端、端右,参议大政,综理军国政务。魏、晋、宋、齐皆三品,梁武帝天监七年 (508) 定为十六班,陈又升为一品。北朝尚书令二品,或成荣宠之位而不负实际责任。隋尚书令1人,正二品,虽设而常缺,以尚书仆射为实际长官,综理政务。唐尚书令仍虚其位,唐初仅李世民曾居此职,其后不复授人。高宗龙朔二年 (662)废其官。代宗广德元年 (763)李适为雍正时再兼此职。北宋初为寄禄官,有亲王以使相兼领但不预政事。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后,为正一品职事官,然末尝真授。南宋罢。辽、金皆置,金置1人,正一品。以德望深重之三师或三公兼领,无其人则虚其位。元初因置,后随尚书省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