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尼山书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尼山书院分类:【传统文化】 在山东曲阜县城东南30公里尼山夫子洞附近。建于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每年春秋祭祀孔子。书院坐北向南,绕以墙垣,周环桧柏,砖砌灰瓦门楼一座,门前竖立石碑,上刻“尼山书院一四大字,为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孔子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宏泰立。院内大成殿,原祀孔子及四配像;东西配房各三间,原祀十二哲和七十二贤;还有更衣和斋戒沐浴之所。出院北有一山沟,常年雨水冲刷,时冲出自然形的砚台石料,故称砚台沟,历代享有盛名。 又名“尼山诞育书院”。原址在曲阜东南25公里处的尼山。尼山相传为孔子的出生地。五代后周显德年间,设庙祀孔子。宋庆历三年(1043年),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始即庙为学,立学舍。元至元二年(1336年)中左丞王懋德奏请创设书院,荐举彭?为山长,仿国子监制,设弟子员,与孔庙连为一体。元末衰废,山长仅司祭祀。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重修,建孔庙殿堂69间,院落5进。书院在庙北,自成一院。后废未复。惟孔庙仍存原貌。 位于尼山孔庙之后,是四合院式建筑,与洙泗书院、春秋书院、石门书院合称曲阜四大书院。宋庆历三年(1043)始建。宋末遭兵火毁坏,元至元二年(1336)衍圣公孔思晦复建祠庙,又置尼山书院。现书院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所建。院内北为正房3间,东西配房各3间,门内有照壁,门前有明弘治六年(1493)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泰所立《尼山书院碑》。院外北有“砚台沟”,沟深层有橘黄色石,质坚而温润,曾被采作砚,形制天然,发墨有光,为文人珍爱,称“尼山砚”,后渐难得。近于尼山五老峰下,寻得尼山砚石料新资源。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