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居延汉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居延汉简分类:【传统文化】 居延烽燧遗址出土的汉代简牍。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时代从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中期。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10200枚简,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70年代陆续发现的19637枚,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居延汉简是汉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烽燧的文书档案和一部分书籍、历谱及私人信札等。文书档案一类是各种登记和统计簿籍,另一类是公文文书。对了解汉代边防情况有重要意义。这是目前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汉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已辑录有专著《居延汉简甲乙编》。 在今甘肃省额济纳旗汉代居延地区发现的汉代简牍。其内容多为汉代张掖郡属下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辖区内的屯戍文书。大批出土前后有二次: 第一次为1930年至1931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额济纳河(又名弱水)流域,约当东经100度至101度,北纬41度至42度间的汉代烽燧遗址中,掘得简牍一万余枚,其出土之具体地点及编号,出土简数为:(1)破城子(A8)5 725枚;(2)地湾(A33)3 499枚;(3)大湾(A35)1 339枚;(4)金关(A32)1 001枚(一说850余枚);(5)博罗松治(P9)600枚;(6)瓦因托尼(A10)383枚;(7)布肯托尼(A22)82枚;(8)宗间阿玛(A1)76枚;(9)查科尔帖(A27)38枚;(10)摩洛松治(A18)27枚;(11)察汗松治(A2)24枚;(12)察汗多可(A28)22枚;(13)马民乌苏(P7)16枚;(14)(近)北大河(A42)12枚(其中四简属酒泉东部都尉);(15)库拉乌拉(A25)8枚;(16)(近)察勉库笃克(P8)8枚;(17)阿德克察汗(A36)5枚;(18)白墩子南(A29)28枚;(19)旧屯子(A37)1枚;(20)(A21)228枚;(21)(K799) 114枚; (22)(K696) 54枚; (23)(A6) 35枚;(24)(K677)31枚;(25)(P11) 16枚;(26)(A7) 13枚; (27)(A14) 13枚; (28)(K779) 13枚;(29)(P12) 8枚;(30)(A3) 4枚;(31)(A41)4枚; (32)(K718) 4枚; (33)(A16) 5枚;(34)(P1) 1枚;(35)(?)848枚;(36)(A9)?;(37)(A17)?; (38)(A9)?; (39)(K676)?;(40)(K741)?;(41)(K789)?;(42)(P5)?;(43)(P10)?。(以上简数据陈梦家及吴昌廉考证记载,两位专家的考证个别数字有所不同;“?”表示不详)。这批汉代简牍的最初发现者为考察团成员、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自1930年4月20日发现第一简,至1931年5月末运至北京时,共计掘得简牍463,包据台湾学者马先醒统计共15 843简。居延汉简运回北京后,由北京大学教授马衡、刘?等参加释读;向达、贺昌群、余逊、劳干等学者均先后参加整理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居延汉简原物由北京运出,先在香港辗转逃避战火,后运至美国,整理工作陷于中断。是年秋,置于上海的简牍照片原版被毁于战火,劳干先生将留下之照相副本带至四川南溪继续研究。1943年在四川出版石印本的《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1945年又出版《居延汉简考释》考证之部;1949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用活版印刷将《居延汉简》释文之部再版。1957年劳干在台湾出版《居延汉简》图版之部,1960年出版对图版之考释。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根据留在大陆上的简牍照片,编著、出版《居延汉简甲编》,1980年又出版《居延汉简甲乙编》。是为目前出版的本批居延汉简最完整的一部资料。其内容包括公、私书函,诏书,簿籍,契约, 状、爰书、公文底稿、军情报告等。有关居延汉简的发掘报告,瑞典出版的报告书最为详细。题为《Archaeological Reserches in the Edsen-gol Region lnnerMongolia》的两册发掘报告,分别于1956年及1958年出版。此批汉简实物现已运回台湾。居延汉简第二次大批出土为1972年至1974年,甘肃省博物馆在原出土过汉简之额济纳河以南,再次掘得简牍19 000余枚,其出土地主要是:(1)破城子,经考察此地为汉代张掖郡居延都尉所属之甲渠候官所在地,所发现简牍有编号者6 865枚,尚有未编号者千余枚;(2)甲渠塞第四燧,即前次发现汉简编号P1之地,得简195枚;(3)肩水金关,即前次发现汉简编号A32之地,得简11 577枚。20世纪70年代出土之新居延汉简,数量及内容均超过30年代出土之旧简。其年代上起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28),下迄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以昭,宣,元,成,新莽,光武时期为较多。经初步整理除大部与前次发现的简牍相同性质之内容外可知的重要资料还有:(1)《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2)《建武六年甲渠部吏母作使属国秦胡卢水士民》;(3)《大司农罪人入钱赎品》;(4)《盐铁令品》;(5)《建武初期残册》;(6)成帝时期的《诏书辑录》残册;(7)成帝永始三年《诏书》册;(8)王莽时期的《诏书辑录》残册;(9)建武初期《居延都尉吏奉谷秩别令》;(10)甲渠候官《言府书》五种;(11)建武初年《军情简》;(12)《塞上烽火品约》;(13)建武五年《居延令移甲渠迁补牒》;(14)《候吏广德坐罪行罚》;(15)河平三年《斥免将军行塞所举燧长》;(16)《验问侯史无追逐器》;(17)天风三年甲渠《米 少薄》;(18)建武五年《侯长王褒劾状》;(19)建武三年《侯粟君所责寇恩事册》,此外还有古书:《相利善剑刀》、《算术书》、《九九术》、《仓颉篇》、《急就篇》、《论语》和《纪年简》、《历书》、《干支表》等。目前,对本批汉简的研究、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中。尚未发表详细的发掘报告及全部资料。随着整理工作的完成和资料的刊布,居延汉简将对研究简牍学,考古学和历史学发挥极大的作用。 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上出土的木简、竹简。居延烽燧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居延海一带。在此遗址上出土的汉简以木简居多,也有少量的竹简出土,大约共有3万枚左右。居延汉简所涉猎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书籍、信件、历谱及屯戍等内容,几乎涉及汉代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居延汉简的出土对研究汉代历史有重要作用,有关学者也出过专注,研究居延汉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