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屈原故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屈原故里分类:【传统文化】 旧名乐平里,俗称落脚坪,在湖北秭归县城东北30公里的屈坪。是一个山间小盆地,有屈坪河与响鼓溪在此汇流。东面伏虎山,雄奇壮丽;西临王寨山,白崖千寻;南望九岭头,烟云弥漫;北倚天池山,剑指蓝天, 峰峦钟灵,清溪毓秀。相传屈原诞生于此,故又名三闾乡。至今尚存有屈原庙、读书洞、吟诗台、照面井等遗迹。坪前立有石碑一通,上书“楚三闾大夫屈原故乡乐平里”十二字。 位于乐平里东北面山梁下的香炉坪,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诞生地。《水经注》曰:“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屋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坪前有石碑一通,上书“楚三闾大夫屈原故乡乐平里”。有传为屈原故宅之宅基,石砌基础犹存。附近山谷有天然石洞,传说屈原曾于洞读书,洞口左侧有隶书“读书洞”石碑一方。香炉坪对面山坡上有照面井,清咸丰十年(1860)所立井碑刻曰:“此系屈公遗井”,相传屈原被放逐后曾返家乡,于此照看面容。屈原庙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后屡有废兴,现“屈原庙”题额为郭沫若手书。故里位于山中小盆地中,四周峰峦迭翠,清溪毓秀,清诗人汪国霖曾赞“锁水回龙吟泽畔,三闾八景胜蓬莱”(《三闾八景》)。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载,屈原被放逐后,曾在故乡耕种三丘稻田,所产稻米晶白如玉,“玉米三丘”遗迹今犹可寻。 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的故乡。在湖北秭归县城东北30公里的屈坪,旧名乐平里,当地称落脚坪。四周群山环抱,山麓是一块平坦小盆地,屈坪河与响鼓溪流经其间,钟灵毓秀,山川不凡,东面伏虎山,雄奇壮丽,西临王寨山,白崖千寻,南望九岭头,烟云?漫,北倚天池山,剑指蓝天。东北边山梁下有香炉坪,传即为屈原诞生之地。因其诞生时,其父曾放香炉祭天,故名。今存屈原庙,传即故宅改建而成,建于唐代。香炉坪东有照面井,传即其幼时在此梳洗照像,井系其亲手挖凿的,至今味甘沁心,清澈见底。距香炉坪1.5公里有一天然山洞,洞口石碑上刻有“读书洞”三字,传说即其幼时读书处所。附近还有吟诗台古迹。神话传说,屈原被放逐后,曾归乡种田,因所产稻米洁白如玉,俗称为“玉米”,其所耕作过的三丘稻田也就称为玉米三丘,至今遗址尚存。香炉坪前立有石碑一通,上书“楚三闾大夫屈原故乡乐平里”12个字,游人多在此摄影留念,以兹怀念我国这一伟大爱国诗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