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屈子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屈子祠

分类:【传统文化】

在今湖南汨罗县玉笥山。为纪念屈原而建,始创于汉代,原在屈原投江处,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迁此。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八年(1869)重建。祠单层单檐。砖木结构。殿内设屈原神龛,立屈原塑像。祠附近有骚坛、濯缨桥、桃花洞、独醒亭、望爷墩、绣花墩、寿星台、剪刀池等古迹。屈原墓亦在附近烈女岭上。

在湖南汩罗县玉笥山上。建于汉代,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重建。现存建筑有正屋三进,中、后两进之间有过亭,前、后、左、右两侧有天井。单层单檐,砖木结构。附近有骚坛、濯缨桥、桃花洞、独醒亭、望爷墩、绣花墩、寿星台、剪刀池等古迹,反映了历代人民对屈原的怀念。距玉笥山东北5公里的烈女岭上,至今保存着屈原的墓葬。

位于汩罗市玉笥山上。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始建于汉代,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移建于此。祠系砖木结构,单层单檐,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正屋三进,中、后两进之间有过亭,前后左右两侧有天井。正面山墙上有17幅关于屈原生平以及屈原作品写意的浮雕。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著名书法家虞绍南所书的历代碑文列于祠中,后殿还立有一尊巨型屈原全身塑像,整个建筑厅、堂、池、廊、楼、阁浑然一体,结构严谨,雕花精细,充分体现了清代建筑的特色。屈子祠附近有骚坛、濯缨桥、桃花洞、独醒亭、望爷墩、绣花墩、寿星台、剪刀池等古迹,反映了历代人民对屈原的怀念。

湖南现存纪念屈原的主要祠庙,位于汨罗江北岸玉笥山上。玉笥山形似笥(古代方形竹器),故名。相传屈原《九歌》作于此。东晋罗含《湘中记》、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载其事。宋代彭淮《玉笥山三闾宅》诗结尾说:“吴山烟锁子胥祠,汨罗水绕三闾宅。”可知宋以前相传山上有屈原故居。清乾隆二十年(1755),湘阴县知县陈钟理将屈原庙从屈潭北岸迁建于玉笥山,撰《重建汨罗三闾大夫祠记》,文中称新建之祠,“宏而甚丽”。现存屈子祠,建筑面积1354平方米,三进三厅,十四耳房。中祀厅耸立司马迁《屈原列传》大型木雕及屈原塑像,墙壁石板镌刻历代悼念屈原的诗赋文章。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有过亭,前后左右两侧有天井五口、花台四处,四周连以围墙,前有三座砖砌大门,上镌佚名题祠联:“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祠正门前有独醒亭,亭名取自屈原《渔父》“世人皆醉而我独醒”之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重建于屈潭北岸,清乾隆二十年随屈子祠徙建于此。屈子祠西侧,有濯缨桥,桥名取自《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歌词,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于屈潭北岸,清乾隆二十年徙建于玉笥山西麓玉水之上。

为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祠在湖南汨罗县玉笥山,始建于汉代,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三进院落,祠前有八棵梧桐,四株古桂。正殿内设有屈原神龛。玉笥山后有“骚坛”,四壁陡峭,兀立江边,传说诗人在此构思《离骚》、《哀郢》、《怀沙》等诗篇。坛下有“濯缨桥”,传说屈原在此洗过帽缨。附近还有桃花洞、独醒亭、绣花?、寿星台等古迹。距玉笥山东北5公里的烈女岭上,有屈原墓。这反映了历代对诗人的崇敬和怀念。他的作品充满爱国主义和修明的政治理想,而且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古代四大文化人之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