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屈家岭遗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屈家岭遗址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京山县西南约30公里的屈家岭村,新石器时代遗址,1954年发现。其文化层有三层:早期和晚期第一、二分期。早期遗址有陶器,以黑陶为主,主要器形有曲腹杯、鼎、豆、长颈鼓腹高圈足壶等;晚期陶器以灰陶为主。典型器物有长颈扁腹高圈足壶、高圈足杯、蛋壳彩陶杯、蛋壳彩陶碗和仰折壁的鼎、豆、碗等。最富特征的是彩陶纺轮和蛋壳彩陶器。出土的石器有斧、锛、刀、铲、锄、凿、镞、矛、钻等。还出土有狗、兔、猴、鸡、鸟、象等陶塑小动物和陶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西南屈家岭。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地区,因首先发现于屈家岭而得名。早期屈家岭文化以黑陶居多,彩陶纺轮、罐形鼎、朱绘黑陶和薄胎黑陶矮足罐形鼎为代表作。器型以圆足器为主,三足器次之。中期为其繁荣阶段,以灰陶为主,工艺水平很高,代表作品为薄如蛋壳的彩陶,器型有长颈扁腹高圈足壶和折腹鼎、豆、碗等。晚期也以灰陶为主,代表作品有造型新颖的筒状胎红陶杯、喇叭口筒形澄滤器等。屈家岭文化彩绘有橙黄、橙红、褐黑三种,纹饰有弦纹、叶形纹、旋纹、平行方格纹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