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屯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屯垦分类:【中国民俗】 屯垦是黑龙江区域内村落形成的一种类型,原本是军事的需要,后来渐变为村屯。辽金时期,在黑龙江区域内就已实行屯垦,《大金国志》载:“屯田之制出自上古,金国行之,比上古之制尤简。废刘豫后,虑中州怀二三之意,始置屯田军,非止女真,契丹奚家亦有之。自本部族徙居中土,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给以官田,使自播种,以充口食。春秋量给衣服,若遇出军之际,始月给钱米,米不过十斗,钱不过数千。老幼在家依旧耕耨,亦无不足之叹,今屯田出之处,大名府、山东、河北、关西诸路皆有之,约一百三十千户,每千户止三四百人,所居止处皆不在州县,筑寨处村落间,千户百户虽设官府,亦在其内。”屯田处,往往形成新的村落。 清代时,满族视东北为“龙兴之地”,实行封禁政策,设柳条边,以沟代墙,宽八尺,深八尺,在堤坝上插柳结绳,称之为“柳条边”,出入有边门,需持门票出入,正因如此,东北更加地广人稀。由于边境空虚,沙俄乘机入侵,常常侵扰掳掠,清王朝为抵抗罗刹入侵,实行了屯垦戍边的政策,康熙皇帝为了驱逐沙俄侵略者,在黑龙江省边远地区实行屯田,形成了以后著名的江东六十四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