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屯田实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屯田实边分类:【传统文化】 屯田实边是中国古代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这一思想最早出自西汉时期。汉武帝时,晁错首倡屯田,建议徙民实边,在边疆地区屯田,“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汉书》卷49《晁错传》)。古代边疆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但军事地位很重要。屯田可以使边防部队稳定,有事则战斗,无事则耕种,军粮就地解决。这种军民结合、农战结合的做法为汉以后各代所仿效,成为封建国家巩固边防的一个传统政策,至今仍有现实价值。 我国古代重要国防战略之一。意指迁徙居民到边疆与守军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和守卫边疆,以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其特点是军民结合、农战结合,即“练则为兵,耕则为农,兵农兼资”。这样不仅减轻了人民负担、保障了边防军需供给,而且提供了稳定的兵源,“父子相保”,“进可以取,退可以守”,形成强大防御优势。所以自汉以后,各朝均采取这一策略,收到了良好效果。这种战略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