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倍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五倍子galla chinensis

涩肠止泻药。出《本草拾遗》。见《安骥集药方》。又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角倍、杜倍。为倍蚜科动物五倍子虫Melaphischinensis(Bell)Baker的蚜虫寄生于漆树科盐肤木Rhuschinensis Mill.等的嫩芽叶柄中所生成的囊状虫瘿。采集后, 入沸水中煎3~5分钟, 将内部仔虫杀死, 晒干。生用或煅用。主产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等地。酸, 平。入肺、胃、大肠经。功能止泻止血, 收敛消肿。主治: ❶牛、马胃肠出血,与槐花炭、地榆炭、黄芩、当归尾、桃仁配伍。
❷牛血虚脱肛, 与乌梅、木瓜、卷柏、玉米壳、苎麻根配伍(《抱犊集》)。
❸骆驼脱肛, 与密陀僧、木鳖子、龙骨、白矾、藁本配伍。
❹牛漏蹄, 与血竭、海螵蛸、黄蜡配伍。
❺牛阴茎外伤出血, 与梅片配伍。牛、马9~30克; 猪、羊3~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 或外用。实热咳嗽, 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本品含大量五倍子鞣酸及没食子酸, 并有树脂、脂肪、淀粉等。具有收敛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五倍子Chinese gallnut

由瘿绵蚜科的一些种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的盐肤木等植物叶上营寄生生活时,寄主幼嫩组织受到蚜虫机械的和化学的刺激,局部呈畸形生长,膨大而成的不规则圆形、纺锤形,具角状突起或外观如花的囊状瘿体。在蚜虫营生过程中,一面摄取寄主植物养分,同时分泌含有大量酵素的唾液,通过刺伤处进入形成层,使附近细胞代谢作用增强,刺激细胞分生。蚜虫在瘿内不断繁殖、取食,瘿体不断膨大。最初瘿内仅有一头蚜虫,经繁殖几代,数量巨增。最末一代成为有翅蚜后,壳体爆裂,飞出瘿体,迁移到冬寄主(一类藓类植物)上越冬。来年再飞到盐肤木等寄主树上营生繁殖,再形成五倍子。
简史 中国最早有关五倍子的记载始于《管子·地员篇》。晋代郭璞所注《山海经》载:“今蜀中有本,七八月中吐穗。穗成,有如盐粉著状,可作酢羹。”唐开元中,陈藏器《本草拾遗》载:“盐肤子生吴蜀山谷,树状如椿。七月,子成穗,粒如小豆,上有盐似雪,可作羹用是也。”宋人《开宝本草》载:“五倍子味苦、酸平、无毒。”宋代苏颂《图经本草》载:“五倍子以蜀中为胜,生于肤木叶上,七月结实,无花……其实青,至熟而黄,九月采子爆干,染家用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肤木即盐肤木子也,……五六月有小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初起甚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等。……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虫必穿坏,而壳薄且腐矣。”“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1888年德国人用五倍子制造黑色染料和鞣料。继后欧美工业国用五倍子生产没食子酸(棓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焦棓酸)作医药、染料和照像用显影剂,五倍子成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五倍子利用的研究,40年代开始生产单宁酸、没食子酸,1982至今已大量利用五倍子生产单宁酸。
五倍子生产条件 生产五倍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适于棓蚜虫、夏寄主树和冬寄主藓都能正常生长繁衍的生态环境。同时具备棓蚜虫、夏寄主树和冬寄主藓。生态环境中,气候对五倍子生产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五倍子产区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日多,云雾多,日照少,湿度大,全年无干季或干季不明显。角棓和肚棓产区的气候条件见下表。
中国已报道有14种棓蚜虫,如角棓蚜、棓蛋蚜、肚棓蚜、枣铁棓蚜、棓花蚜等;所形成的五倍子按外观、寄主树和质量等可归纳为角棓、肚棓和棓花三大类。角棓和肚棓类棓子单宁含量较高(65~70%左右),质量好。棓花单宁含量较低(35%左右),产量少,但也有利用价值。
棓蚜需两类寄主交替寄生才能完成生活史,在夏寄主树上结出棓子。中国各种棓蚜虫的夏寄主树有3种:盐肤木、红麸杨和青麸杨。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角棓和肚棓产区气候条件表

气 候 条 件角棓产区肚棓产区
年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10℃积温(℃)
年平均降水(毫米)
全年≥0.1毫米雨日(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
年日照时数(小时)
日照百分率(%)
16.2
44.1
-10.4
4 966.2
1241.8
173.8
80.6
1 208.4
27.2
15.9
43.4
-14.4
4 738.4
917.5
128.5
73.8
1 748.3
39.6

和西北省(自治区)未见报道外,其他省(自治区)皆有盐肤木,且分布广而数量多。其他两种多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夏寄主树容易种植,栽植当年或第二年即可结棓。棓蚜的冬寄主现已报道的有30多种。如角棓蚜的冬寄主有侧枝匐灯藓、湿地匐灯藓、钝叶匐灯藓、圆叶匐灯藓、大叶匐灯藓、全缘匐灯藓、偏叶匐灯藓、疣灯藓等;肚棓蚜的冬寄主为细枝赤齿藓;棓花蚜的冬寄主为大灰藓、东亚金灰藓、尖叶灰藓、鳞叶藓、狭叶绢藓和船叶假蔓藓等。在产区分布较广而多的冬寄主有匐灯藓类、灰藓类和细枝赤齿藓。
五倍子生产 五倍子虽有10多种,但用于生产或出口的主要是产量多的角棓和肚棓。角棓主产长江以南,产量约占产区总产量的85%。长江以北、秦岭以南是肚棓主产区,其产量约占产区总产量的80%。全国商品五倍子总量中角棓约占80%,肚棓约占15%,棓花占5%左右。
在生产中,采收期对五倍子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采摘过早(摘嫩棓),棓子未成熟,个头小,造成单产低并影响来年产量。过晚采收,多爆裂棓,颜色深、质量差。一般以当地棓子常年爆裂盛期前7~15天采收为宜。提倡适时采棓、采棓留种。鲜棓采回后,要及时处理。用沸水浸烫或淋烫,见棓子表面转色,即可晒干或烘干。也可直接晒干,但花费时间较长。
商品棓子应具有色泽纯正,个体饱满,不潮湿,无霉烂,质地脆,手感重等特征。通常角棓每千克约200个,肚棓每千克约150个。如大于此数,说明棓子成熟度不够,杂有嫩棓,质量欠佳。中国对角棓、肚棓和棓花的分级标准如下页表。
五倍子成分与用途 五倍子主要成分为五倍子单宁,约73%,此外,含少量的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果胶、多缩戊糖等。在五倍子单宁中,单宁占70%左右,没食子酸占21%左右,三没食子酸约1%,其余为五倍酰葡萄糖。五倍子主要用于:❶工业方面。作印染用媒染剂、制革用鞣料;作生产工业单宁酸、药用单宁酸、

中国五倍子标准
(GB 5848—86)

指 标角 棓肚 棓棓 花
不分级
一级二级一级二级
个数/0.5千克≤10018080130-
夹杂物(%)≤
水分(%)≤
单宁(%)≤
0.6
14.0
64.0
1.0
14.0
60.0
0.6
14.0
67.0
1.0
14.0
63.0
3.0
14.0
30.0

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的原料。
❷医药方面。除用作制药的原料外,直接入药,主治肺虚久咳、盗汗、消渴、久泻久痢、便血、滑精、遗尿;外用治口腔溃疡、烧烫伤、外伤出血,并可治脱肛。用量1~2钱;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趋势 近年制药对单宁酸、没食子酸需求量大增;制金属防蚀剂和酒类澄清剂等也有一定市场;新的用途不断出现,对五倍子需求量日见增多。今后对五倍子生产技术如保护资源,改造利用野生棓林,人工培植等增产技术措施应积极加强研究和推广。

五倍子gallnut

又称棓子。由角棓蚜(Schlechtendallachinensis Bell)等致瘿棓蚜刺伤寄主树盐肤木(Rhus chinensisMiller.)叶子吸吮树汁营生繁殖形成的疣状虫瘿。按其形状和单宁含量不同分为角棓、肚棓和棓花3种。角棓形状、大小不一,但均具若干棱角状突起,淡绿色至黄白色,单宁含量65%~70%(以干基计)。肚棓外形如蛋,末端呈圆锥状,淡黄色或黄褐色,单宁含量70%~75%。棓花状如花,单宁含量35%~40%,不能用于生产单宁酸或没食子酸。五倍子的一般组成为:单宁56.0%,没食子酸2.0%,鞣花酸及双没食子酸2.0%,叶绿素0.7%,褐色乙醇浸出物2.5%,树胶2.5%,淀粉2.0%,木纤维素20.9%,糖、蛋白质、无机盐等1.3%,水分11.5%。主用于制取单宁酸、没食子酸、焦性没食子酸等,并用于石油、化工、制药、冶制药、冶金、纺织、制革、染料、墨水、军工等工业。

五倍子

绵蚜科的一些昆虫寄生在盐肤木、红麸杨、青麸杨等漆树科植物叶上,寄主叶片组织受刺激后膨大而成的虫瘿,工业原料。可提取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可广泛用于石油、冶金、化工、轻工、染料、制革、医药、国防、摄影等。四川对五倍子利用历史较早,是中国主产区之一,大部分地区都产,主产于乐山、万县、涪陵、黔江等市、地。1994年全省约有寄主树9.6万公顷,产量约2000吨。

五倍子

又名文蛤,是五倍子蚜虫寄生在漆科植物叶子上所形成的囊状赘瘤,植物学上叫虫瘿。蚜虫寄生的植物不同,五倍子也不同。广西常见的有角倍、肚脱、倍花、滴水倍、白五倍子、黄连术倍子等,形状为菱形、圆形、椭圆形、多角形、拳形等。五倍子的用途十分广泛。医药上用作收敛剂、治疗疥癣、烫伤、肿毒、痔疮和老人慢性气管炎等;工业上能提制鞣酸,用于印染、制革、照相、电镀、造纸、油漆、酿酒、高级墨水、泡沫塑料、橡胶防老等。我国五倍子产量居世界第1位,而广西又是我国五倍子重要产区之一。广西五倍子的主要产地在龙胜、资源、永福、临桂、全州、南丹、天峨、环江等县。

五倍子

地方传统名特产。产于湘西,以桑植、永顺、保靖、古丈等县较多,是中国主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五倍子是蚜虫科棉蚜亚科倍蚜属蚜虫在漆树科漆树属之盐肤木、红麸杨、青麸杨叶口寄生而成的虫瘿。专家一般分为“蛋铁倍”、“角倍”、“圆角倍”、“倍花”、“红倍花”、“蛋倍”、“枣铁倍”、“小铁枣”、“黄毛小铁枣”、“铁倍花”等10种。产区群众根据产生倍子的树种及倍子成熟季节不同,分为“五月倍” (又称家倍子,产于红麸杨上,夏至后成熟) 和 “七月倍” (又称野倍子,多于盐肤木上,寒露前后成熟); 又根据形状分为 “肚倍” 和 “角倍”。价值较高的是“铁蛋倍”、“枣铁倍” 和 “角倍”。其形态为不规矩的瘿块,或菱形,或分歧作裂瓣,灰褐色,大小约1~7厘米,皮厚1~2毫米,坚脆,破碎面光泽如玻璃,外有灰白如丝的毛被和灰白色粉质,中空,有虫脱的圆孔,味涩,有特异臭气,含有单宁酸等。收敛性强,入药具有消肿、止血、镇痛等功效,并可从中提取维生素P。还可制造染料、𩋘革原料、 照相显影药品、 环氧树脂、 纸张、 油漆、蓝墨水等,也是塑料工业、半导体工业、重工业及国防工业的原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58:14